市場監管總局發佈的《收費行爲合規指南》,或爲某團量身定製的!

5月22日,四川天府新區市場監管局剛剛依法約談了“京東外賣”平臺。5月25日,市場監管總局就發佈《網絡交易平臺收費行爲合規指南(徵求意見稿)》(下稱《指南》)的發佈。 這份發佈於某團一季度財報發佈前夕的《指南》,雖處於徵集意見階段,明眼人都能看得出,這其中的規定不僅是對包括外賣平臺在內的收費亂象的系統性糾偏,且大部分內容更像是針對某團量身定製的。

而如果這一規定最終得以實施,或許會成爲壓在外賣巨頭某團肩上的“最後一根稻草”——在京東、淘寶閃購等新勢力以百億補貼奇襲外賣市場之際,這場由政策監管與市場競爭共同構築的“風暴眼”,正將某團推向輿論與經營的雙重危機。

監管亮劍:合規風暴直指平臺經濟痛點

(一)《指南》核心邏輯:從“野蠻生長”到“規則重構” 《指南》的出臺絕非偶然。據市場監管總局價監競爭局負責人解釋,我國平臺經濟已覆蓋數千萬經營主體、9億消費者,但收費名目繁雜、規則不透明等問題長期存在,部分平臺甚至通過“重複收費”“強制促銷”等手段轉嫁經營成本,導致商家利潤空間被擠壓。其中的部分平臺指的是誰,相信每個人都有相同的答案。 此次《指南》的28條細則,以五大維度構建起平臺收費行爲的“紅綠燈”: 收費原則:明確“公平、合法、誠信”三原則,要求平臺結合自身成本與商戶經營狀況動態調整費率; 減負導向:鼓勵對中小商戶實施優惠,特殊時期(如自然災害)主動減免佣金; 合規體系:要求平臺建立風險識別、事前審覈、人員培訓等全流程合規機制; 行爲規範:強制公示收費明細,禁止強制參與促銷、隨意變更免費服務規則; 監督機制:強化行業協會協同監管,明確8類不合理收費行爲(如轉嫁成本、價格歧視等)。 尤其值得關注的是,《指南》要求平臺保存收費規則“三年曆史版本”,並賦予商戶對規則修改的“退出權”,這意味着平臺無法再通過隱蔽條款單方面加碼收費,商家維權有了制度性保障。

(二)政策信號:外賣平臺成重點整治對象

儘管《指南》適用於所有網絡交易平臺,但其條款設計明顯“劍指”外賣行業。例如,“抽成”“會員費”等術語在外賣場景中更爲常見,而“強制購買服務”直指平臺對商家的流量捆綁策略。更微妙的是,文件發佈時間選在某團發佈財報前夕,被市場解讀爲監管部門對平臺經濟“無序擴張”的警示——去年拼多多因低價競爭遭約談後股價暴跌30%的教訓猶在眼前,而今某團面臨的監管壓力更甚。

行業變局:外賣“無限戰爭”進入生態博弈時代

(一)新勢力入局:補貼戰背後的戰略野心 京東外賣以“3.9元庫迪咖啡”點燃價格戰後,淘寶閃購迅速以“奶茶免單”加入戰局,日均訂單量突破千萬。這場看似瘋狂的補貼競賽,實則是巨頭對即時零售萬億市場的卡位: 京東:以外賣爲切入點,補足即時配送能力,目標是將3C品類的供應鏈優勢延伸至“30分鐘達”; 淘寶:依託9.5億用戶流量與400萬蜂鳥騎手,打造“外賣+服飾+數碼”的一站式消費閉環,客單價較純外賣提升2.3倍; 某團:儘管仍以日均超7000萬單穩居市場份額第一,但其“大單補小單”的運營模式,盈利高度依賴廣告費。

(二)商家生態劇變:從“流量囚徒”到“用腳投票”

監管與競爭的雙重壓力下,商家正從被動接受平臺規則轉向主動博弈。入駐某團的某連鎖餐飲老闆向劉老實透露,其單店月均外賣訂單從2021年的峰值9000單降至2024年的4000單,而接入京東後如今又新增2000單,且毛利高出5%-10%。這種“多平臺棲居”策略的普及,使得平臺難以再通過“二選一”壟斷供給端。《指南》中“禁止強制參與促銷”的條款,更將削弱平臺對商家的控制力。

某團困局:基礎設施企業的“輿情枷鎖”

(一)商業模式的原罪:規模效應與輿論反噬

某團每日服務7億用戶、調度千萬騎手的龐大體量,使其成爲“社會基礎設施”。這種地位既帶來商業護城河,也使其成爲輿論焦點——任何細微的收費爭議都可能被放大爲公共事件。例如,商家普遍認爲平臺抽傭超過20%,但某團官方口徑僅爲6%-8%,兩者差距源於促銷補貼、配送費分攤等隱性成本。此次《指南》要求“收費項目與服務內容對應”,或將迫使平臺剝離模糊收費項,但透明化也可能暴露盈利模式的脆弱性。

(二)騎手生態:運力爭奪與成本困局

京東以“每單配送費高出1-2元”挖角某團騎手,導致後者五一期間流失7%運力;淘寶則通過高德地圖調度網約車司機補充配送,以技術手段破解運力瓶頸。《指南》雖未直接規制騎手管理,但其“禁止轉嫁成本”條款可能限制平臺通過壓縮騎手權益維持低價策略,進一步推高運營成本。

破局之道:從“合規求生”到“生態重構”

(一)短期應對:合規整改與公關重塑

某團需在6月3日意見反饋截止前,完成三方面調整: 費率透明化:按《指南》要求拆分佣金、配送費、促銷分攤等明細,避免“打包收費”引發的誤解; 規則民主化:建立商戶參與定價的協商機制,如設置“收費委員會”吸納中小商家代表; 輿情管理:借鑑拼多多“回饋社會”的話術,將合規整改包裝爲“商家賦能計劃 ”,緩解輿論壓力。

(二)長期戰略:從“送餐平臺”到“零售中樞”

即時零售的終局競爭在於生態整合能力。某團可借鑑淘寶“門店即前置倉”模式,將560萬合作商戶轉化爲分佈式庫存節點;同時開放配送體系,承接第三方訂單以攤薄成本。此外,探索AI調度系統(如預測式備貨、15分鐘達)或許能跳出補貼戰泥潭,以技術重構用戶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