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年報冰火兩重天:逆變器、設備廠商成贏家,組件“陪跑”

4月30日,Wind光伏概念板塊95家A股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

因生產光伏組件封裝用膠膜而被歸入光伏概念板塊的化工企業東方盛虹(000301.SZ)位列營收榜單首位,去年取代隆基綠能成爲新晉光伏板塊“市值一哥”的陽光電源(300274.SZ)位於利潤榜首位。

在行業的深度調整期,實現盈利的企業集中在逆變器、光伏設備等環節。關注度最高的組件環節則“陪跑”,出貨第一梯隊的四家企業中,僅晶科能源(688223.SH)實現不到1億元盈利,其餘三家虧損均達數十億。

此外海外市場成爲企業在低價潮下的利潤引擎。在利潤榜單的前十位中,僅有兩家主營組件業務的企業阿特斯(688472.SH)與橫店東磁(002056.SZ)入圍。阿特斯去年的海外市場營收已接近八成,橫店東磁則積極佈局高利潤的歐洲市場。

逆變器、設備等環節逆勢盈利

從營收維度來看,共33家企業實現營收同比增長。因生產光伏組件封裝用膠膜而被歸入光伏概念板塊的化工企業東方盛虹(000301.SZ)憑藉1376.75億元的營收登頂,同時涉及輸變電、煤炭、硅料等業務板塊的特變電工(600089.SH)以978.67億元位列第二。

組件全球出貨第一陣營的四家龍頭企業晶科能源、隆基綠能(601012.SH)、天合光能(688599.SH)、晶澳科技(002459.SZ)分別位列營收榜第三、五、六、八位。榜單前十中的其他企業爲通威股份(600438.SH)、陽光電源(300274.SZ)、正泰電器(601877.SH)與阿特斯。

根據第三方機構InfoLink統計,晶科能源去年蟬聯全球組件出貨冠軍,也是組件第一梯隊中唯一實現盈利的企業。公司年報披露顯示,2024全年共實現全球組件出貨92.87GW,同比增長18.28%,其中N型出貨81.29GW,佔比約88%。

貝殼財經記者關注到,實現營收與業績增長的企業多集中於逆變器、光伏設備、輔材等環節。

利潤維度方面,去年取代隆基綠能成爲新晉光伏板塊“市值一哥”的陽光電源以110.36億元的歸母淨利潤居於首位,也是唯一利潤破百億的企業。特變電工以41.35億元位列第二,正泰電器以38.74億元位列第三。兩家光伏設備廠商捷佳偉創(300724.SZ)、晶盛機電(300316.SZ)分列第四、第五位。

設備廠商在2023年實現“躺贏”之後2024年依然保持了較穩定的業績。

去年10月登陸科創板的光伏設備企業拉普拉斯(688726.SH)交出了上市後首份年報,營收57.28億元,同比增長93.12%;歸母淨利潤7.29億元,同比增長77.53%。公司在年報中表示,下游技術的進步對光伏設備的升級和創新需求迫切,具備技術競爭力的先進產能建設需求、存量產線技術升級需求、海外擴產需求成爲當前光伏設備企業發展的新機遇。

海外市場成多家企業利潤“護城河”

在利潤榜單的前十位中,僅有兩家主營組件業務的企業入圍,分別是去年全球組件出貨排名第七的阿特斯,與出貨排名第11位的橫店東磁。

阿特斯去年營收461.65億元,同比下滑10.03%;歸母淨利潤22.47億元,同比下降22.60%。報告期內共銷售31.1GW光伏產品,光伏組件營收佔比近七成。

阿特斯向來自傲於其海外市場佈局,去年公司接近80%的營收來自境外市場,僅約兩成的收入來自境內。海外市場的毛利率爲19.55%,境內市場爲-1.80%。根據年報披露,公司2024年在北美市場光伏出貨排名位居全球前二,出貨量較上年同期增長93%。歐洲與東南亞市場也保持較高規模出貨。

不過近期的關稅風波也讓以海外市場爲重的企業面臨挑戰。阿特斯在年報中表示,對於美國政府宣佈對自中國進口的一系列產品加徵所謂“對等關稅”,公司首先計劃通過目前的90天時間窗口,利用好東南亞及其他現有供應鏈的原有產能航道,其次加快推進部分製造及採購環節向關稅成本相對較低的地區轉移。此外將保障並加快位於美國本土的工廠穩定生產,並與主要客戶和供應商協商,合理分攤關稅成本,確保供應鏈穩定。

除光伏業務外,作爲阿特斯第二增長曲線的大儲業務去年實現快速增長,全年出貨6.5GWh,同比增長超500%,在整體營收中的佔比超過20%。公司預計到2025年大儲業務的出貨規模將進一步 增至11GWh至13GWh,維持高速增長態勢。

另一盈利“黑馬”橫店東磁去年實現營收185.59億元,歸母淨利潤18.27億元。公司六成營收來自光伏業務,該板塊毛利率爲18.74%,業務範圍覆蓋光伏電池、組件,以及部分光伏電站和EPC,組件出貨17.2GW。

公司在業績說明會上表示,去年在鞏固原有的西北歐、日韓等市場優勢的基礎上,加大美國、東歐、南歐及其他新興地區的開發,讓市場更多元化,此外去年投產的印尼電池產能也對盈利有積極貢獻。

橫店東磁預計2025年出貨量將達到20GW左右,其中主要市場歐洲出貨佔比約40%,北美等其他市場佔比約15%。國內市場佔比40%,除中國外的亞太地區佔比約5%。公司表示,歐洲是除美國市場以外價格敏感度較低的區域之一,計劃今年往歐洲的出貨量進一步提升。

針對美國市場,橫店東磁表示,2025年將以雙經銷爲主,部分對外直接銷售。公司稱,公司在做好物料追溯、反規避政策應對、渠道建設等方面工作前提下,其盈利狀況會比其他市場更好。

貝殼財經記者關注到,在這輪產能尚未出清的低谷期,海外市場成爲多數企業的利潤引擎。

晶科能源同樣如此,公司2024年組件業務毛利率僅爲7.79%,營收佔比約三成的中國市場的毛利率已低至-10.41%,相當於一年毛虧30億元。營收佔比約24%的美洲市場毛利率較上年增加9.1個百分點,達到26.21%,貢獻了58.79億元的毛利。歐洲市場營收佔比約15%,但毛利率大幅下降,僅7.35%,貢獻約10億元毛利。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朱玥怡

編輯 嶽彩周

校對 盧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