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復節論戰 張亞中:國民黨必須在史觀與民進黨正面對決

有意參選國民黨主席的孫文學校總校長張亞中,上午舉行重大政策宣示記者會。張亞中提出唯有改變與和平纔是國民黨未來的路。記者林澔一/攝影

民進黨秘書長徐國勇提出「沒有臺灣光復節」主張。孫文學校總校長張亞中表示,民進黨上上下下盲目跟進,試圖扭曲這段歷史,爲「臺灣地位未定」找尋論述基礎,這也證明他長期主張,國民黨必須在史觀上與民進黨正面對決。

張亞中指出,民進黨的作爲,正是其長期臺獨史觀的典型作爲,如果不能打贏這一場史觀的論述,中國國民黨或中華民國極有可能會失去在臺灣繼續存在的基礎。

張亞中回顧,1945年臺灣迎來了光復,重新回到中國的懷抱。然而,短短几十年過去,光復的意義卻早已不再如當初般明確。如今的臺灣,歷史觀和價值觀逐漸變得模糊,甚至被故意扭曲,社會因此分裂對立,消耗自己本該向前的力量。

張亞中說,一些皇民化後裔不惜歌頌日本的殖民統治,去否定清朝和民國政府在臺灣的治理成果;更有一些臺獨分離主義者透過篡改歷史,試圖切斷臺灣與中華文化的聯繫。如今臺灣光復80年。臺灣似乎又陷入新的「被殖民」狀態;隨着「文化臺獨」的推動,兩岸關係愈發疏離,甚至到彼此敵對、兵兇戰危的地步。

張亞中說,這些年來,中國歷史被從臺灣的教科書中抹去,中華文化不再被視爲臺灣多元文化的主體。大約三分之二的臺灣人甚至不再認爲自己是中國人,年輕人比率更高。這羣分離主義者爲與中國歷史劃清界線,把清朝與民國的統治,和荷蘭、西班牙、日本的殖民統治放在同等地位,統統視爲「外來政權」,令人痛心。

張亞中說,他們對臺灣的歷史充滿着偏見與謬誤,他們認爲清朝對臺灣是消極治理,民國政府來臺後則是以威權專制爲主,二二八事件和白色恐怖成了國民黨血腥統治的證明。令人震驚的是,日本對臺灣剝削、壓制與掠奪的殖民統治,在他們的眼中卻被美化成爲日本爲臺灣帶來現代化,是臺灣現代化的「啓蒙者」。

因此,他們不願意說「日本殖民」或「日據」,而是更傾向使用「日治」這個詞。他們也不願說「日本戰敗」,而是使用日本人用的「終戰」。他們也不喜歡用臺灣「光復」,因爲他們主張「臺灣地位未定」,並宣揚臺獨纔是臺灣的出路。

張亞中認爲,目前在臺灣政壇上活躍的當權者,朝野都有,他們的理由與動機雖然不同,但是他們在心態與作爲上,從來沒有真正的自主過。他們自願接受美日的「再殖民」,以得到日本的關心,做爲美國的扈從而沾沾自喜。今天的臺灣,迫切需要再次光復——這一次,是心靈和文化上的光復。

張亞中說,希望透過歷史事實,回顧臺灣四百年來走過的道路和經歷的事件。他希望透過真實的歷史,還原臺灣史觀中的偏差,在光復80週年的時刻,能以智慧與勇氣,重新找回臺灣的未來。希望臺灣早日脫離再殖民的陰影,再一次迎來屬於臺灣的光復。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