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復80年 別用自我殖民神話 誆騙臺灣人民

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五日,日本無條件投降,蔣中正於重慶發表「抗戰勝利告全國軍民及全世界人士書」,八年對日抗戰結束,臺灣亦脫離日本殖民統治。八十年來,臺灣從貧窮走向富裕,以華夏底蘊爲根基綻放創造力,從邊陲站上華人世界中心。曾幾何時竟變味了,內部竄流被壓迫的悲情、充斥對立與仇恨;光復至今已八十年,卻誆稱臺灣四百年來被不斷殖民,心理上亦落入自我殖民的泥淖,摧毀民族情懷與國家認同。

拉開歷史視距,透視東北亞四百年區域史的脈絡。二戰前,東北亞唯日本不斷製造戰端,目標劍指中國,而朝鮮首當其衝。十六世紀末,日本爲借道朝鮮攻伐明代的中國,而兩度進攻朝鮮,中、朝合力擊退日本。七年的壬辰之亂範圍不大,卻牽動東北亞三國,日本侵華野心已露。十三至十六世紀的倭亂、十七世紀薩摩藩強佔琉球,皆爲其例。

明治維新後日本國力大增,爲擺脫中華帝國建構的政治秩序,一八七二年侵佔琉球后進一步鎖定臺灣。一八七四年藉口琉球船民遭害,出兵臺灣,發生牡丹社事件。廿年後又在朝鮮挑起事端而引爆甲午戰爭,清廷大敗;日本拿下今第一島鏈北段的朝鮮、遼東半島、臺灣及澎湖。

廿世紀初,日本再並東三省、砲轟上海。一九三七年發動盧溝橋七七事變、全面侵華。日軍爲殲滅中國,進行鋪天蓋地轟炸、南京大屠殺、七三一部隊的人體化學實驗,殘暴惡行斑斑可考。一九三八年錢穆先生隨校遷至昆明,於西山岩泉下寺,以年餘寫就國史大綱,其雲:「暴寇肆虐,空襲相隨,又時時有焚如之慮,因率爾刊佈。」國難當頭,國史卻不能亡。許倬雲院士曾感慨,幼年經歷的抗戰是中華民族存亡的關鍵,若失敗則整個民族就完了!

抗戰期間許多臺灣青年跨海抗日,其中如鄒洪、蘇紹文、黃國書、丘念臺等。蔣委員長採長期消耗戰,以空間換取時間、積小勝爲大勝,三百多萬名國軍將士爲國捐軀,平民死傷更是不計其數。若抗戰失敗,後果如何?中國覆亡而成日本殖民地、中華民族淪爲亡國奴、皇民化運動將覆蓋全中國,其悲慘無法想像。然「惡人的燈也必熄滅」,日本最終無條件投降,並須退還侵佔中國之地,包括臺灣與澎湖。

中國抗戰勝利纔有臺灣脫離日本殖民,臺灣人不再是次等公民。但臺獨論者佯稱「臺灣地位未定」,意圖切割與華夏文化的淵源;既已脫離殖民八十年,卻散播戀日仇中情結。臺獨不了,便訴諸無端的悲情,是嚴重的偏執錯亂。看歷史不能半遮面,更不該任意編造;拉開歷史視距,認清四百年來東北亞血淚史的根源。回到歷史原貌,勿再以自我殖民的神話誆騙社會大衆,而成歷史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