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縣金融監管支局三輪驅動破解小微企業融資“末端難題”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王旭奎 通訊員 張立君

“這1000萬元的貸款到賬後,新設備終於有眉目了,生產線也能大膽上了!”山東冠縣某交通設施有限公司負責人激動地表示。該公司主營交通設施生產及銷售,銷路廣闊,但苦於資金問題無法擴大生產規模。郵儲銀行冠縣支行在走訪中獲悉企業需求後,迅速成立專項服務團隊,結合企業技術優勢及政策扶持背景,量身定製融資方案,爲企業發放“抵押e貸”1000萬元。獲得資金支持後,企業購買了新設備,擴大了生產線,產能提高了10%,利潤率提高了1.2個百分點。

小微融資協調工作機制運行以來,這樣的故事每天都在發生。冠縣金融監管支局在聊城金融監管分局指導下,深化央地協同,聯合縣發改局、金融運營監測中心指導督促轄區11家銀行機構累計走訪小微企業18064戶、放款51.75億元,以金融之力爲冠縣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了強勁動能。

網格分類,“滴灌式”精準對接

冠縣金融監管支局積極謀劃,指導轄區銀行機構創新行業分類臺賬,構建起網格化生態服務體系。如,工行冠縣支行創新政府網格員+金融顧問+產業指導員+科技特派員“四員共治”模式,按照一企一檔、一鏈一策、一村一品、一行一師、一月一訪的“五個一”服務標準,建立九大行業動態臺賬,在9個行政村推進“信用村+產業聯盟+金融服務站”建設。潤昌農商行根據政府政務網格劃分標準,將轄內小微企業納入智慧營銷系統基礎網格,逐一明確專屬客戶經理,做到走訪對接責任“戶戶到人”,對每個網格內走訪數量、對接頻次、產品應用實時監測。通過網格分類、精準對接,轄區銀行機構組織參與政銀企活動800餘場次,覆蓋轄區護欄板加工、建築行業、軸承加工、道路貨物運輸、大棚蔬菜種植等9個主要行業,惠及市場主體13560餘戶,實現了服務觸達全覆蓋。

數智賦能,“貸動”科創發展

金融支持科創企業發展是小微融資協調機制的重要內容。冠縣金融監管支局加強協調,推動銀行機構利用“冠縣鄉村振興金融服務平臺”、“冠之鏈供應鏈金融服務平臺”,提供多元化線上服務,力促產品直通、資金直灌,並要求機構成立科創企業專項服務團隊,暢通“綠色審批通道”。山東冠縣某複合材料有限公司,是一家智能導軌科創型小微企業,2024年10月底在面臨設備更新和系統升級難題時,工行冠縣支行根據企業財務報表、納稅報表,上門運用“智慧信貸系統”測算額度300萬元,8日內完成審批放款,解了企業流動資金短缺的“燃眉之急”。貸後管理團隊持續跟進資金使用情況,指導企業銷售現金流歸集,使得企業資金週轉效率提升30%,幫助企業在不影響經營的情況下,完成了設備更新和系統升級。2024年10月以來,該行爲28家科創類小微企業授信1.2億元,用信金額超1億元。目前,該行相關貸款不良率保持爲零,實現了社會效益與經營效益的雙贏。

量體裁衣,“靶向”升級服務

“一對一”“定製型”提供金融服務是冠縣小微融資協調工作機制運行以來的一大特點。冠縣金融監管支局精準指導,督促轄區銀行機構紛紛推出多款本土化產品,實現從標準化到定製化的服務躍升。如,農行冠縣支行與地方政府、冠縣軸承協會建立“名單制”聯動機制,前置篩選出300家科創型小微企業納入培育庫,精準匹配推出供應鏈金融、知識產權質押等5類專項創新產品。山東冠縣某管業有限公司,是一家高速護欄研發企業,2025年3月份因鋼材採購佔用大量流動資金,面臨大訂單承接難題。農行冠縣支行3日內完成1000萬元“科技e貸”審批,保障企業順利支付貨款,避免了利潤流失。指導潤昌農商行發揮地方法人機構優勢,相繼創新“小微企業循環貸”、“技改專項貸”“專精特新貸”等信貸產品,利用全覆蓋的鄉鎮網點加強宣傳推廣,目前已發放“專精特新貸”3905萬元、“知識產權質押貸”2000萬元、“技改專項貸”1000萬元,進一步提高了服務地方經濟的精準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