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濤:誰是美國股債匯“三殺”的外資推手?

注:本文發表於《第一財經日報》2025年6月23日。

2025年4月,受對等關稅政策影響,美國罕見地股市、債市、匯市齊跌(又稱股債匯“三殺”)。美東時間4月3日~8日(4月2日特朗普政府宣佈對等關稅政策),標普500指數連續四個交易日收跌,累計下跌12.1%。4月7日~11日(差別對等關稅生效當週),10年期美債收益率連續五天收漲,全周累計上漲47個基點至4.5%附近;30年期美債收益率連續四天收漲,全周累計上漲44個基點至5.0%附近。全月,美元指數震盪下跌,累計下跌4.4%至99.64,超過上季4.0%的總跌幅,單月跌幅創2022年12月以來新高。

當時,關於外資拋售美國資產的各種傳聞不絕於耳。日前,美國財政部發布了4月份的國際資本流動報告(TIC),披露了美國雙向跨境證券投資的狀況。由此,我們可以驗證一些市場傳聞。

美國遭遇了資本流向逆轉

根據TIC數據,4月,美國由上月國際資本淨流入2531億美元轉爲淨流出142億美元。雖然淨流出規模不大,甚至低於同年1月份淨流出585億美元,但與上月較大規模的淨流入相比,逆轉勢頭較爲明顯。國際資本流動的邊際變化而非絕對水平,或才能解釋當月美指的暴跌。

雙向跨境證券投資既有外國投資者買賣美國證券(負債方),也有美國投資者買賣外國證券(資產方)。4月份,外國投資者淨賣出美國證券571億美元,上月爲淨買入2743億美元。其中,淨賣出美國長期證券506億美元(包括美國中長期國債、機構債、企業債和股票),貢獻了外資淨賣出美國證券的88.7%,上月爲淨買入1836億美元;淨買入美國短期證券77億美元(包括美國短期國庫券和美國其他可轉讓短期資產),爲負貢獻13.5%,淨買入額較上月減少909億美元;美國銀行業對外負債淨額減少141億美元,爲正貢獻24.8%,環比多減62億美元。

同期,美國投資者淨賣出外國證券428億美元(即對外證券投資淨流入),上月爲淨買入213億美元(即對外證券投資淨流出),結束了連續五個月淨買入外國證券。其中,淨賣出外國債券132億美元,上月爲淨買入160億美元;淨賣出外國股票296億美元,上月爲淨買入53億美元。

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3月美股十天四次熔斷期間,美國股市、債市和國際金價齊跌,唯有美元指數上漲。當月,外國投資者分別淨減持美國長期和短期證券資產2419億和96億美元,美國投資者淨減持外國證券資產1138億美元,而美國銀行業對外負債淨額增加4738億美元,刷新歷史紀錄。同期,美國國際資本淨流入3149億美元,刷新了當時的月度歷史新高(這個紀錄直到2024年9月錄得淨流入3756億美元才被打破)。這反映,在疫情大流行、經濟大停擺的背景下,投資者拋售一切資產包括傳統避險資產,逃向美元流動性,美元的避險作用凸顯。而2025年4月,外資拋售美國證券與美國銀行業對外負債淨額下降、美元指數大跌如影隨形,反映關稅風暴下的美元避險作用正在褪色。

從投資者主體看,官方外資淨賣出美國證券,私人外資仍爲淨買入。當月,官方外資淨賣出173億美元,較多賣出125億美元;私人外資淨買入31億美元,爲連續三個月淨增持美國證券,但淨買入額環比下降2548億美元。從相對變動看,私人外資淨買入美國證券大幅下降,纔是美國資本流向逆轉的主要驅動力。

從投資工具看,長期證券是外資拋售美國證券的絕對主力品種,而中長期國債又是主力中的主力。同期,外資淨賣出美國中長期國債408億美元,貢獻了外資淨賣出美國長期證券的80.6%,上月爲淨買入1233億美元;淨賣出美國股票188億美元,爲正貢獻37.2%,上月爲淨買入108億美元;淨賣出美國機構債99億美元,爲正貢獻19.6%,環比少賣出9億美元,爲連續三個月淨賣出。但當月外資增持了美國企業債,淨買入189億美元,爲負貢獻37.4%,環比少買入415億美元。從相對變動看,外資對美國中長期國債由買轉賣,也是當月美國資本流向逆轉的主要原因。

需要指出的是,4月份外資不僅淨減持了美國中長期國債,還拋售了美國短期國庫券。當月,淨賣出短期國庫券120億美元,上月爲淨買入983億美元,終結了連續十個月的淨買入。到4月底,外資持有美債餘額90134億美元,環比增加362億美元。其中,淨賣出美債528億美元,結束了連續三個月的淨買入,淨賣出額爲2021年6月以來新高;非交易引起的美債餘額增加166億美元。

綜上,外資淨減持美國證券是2025年4月美國資本流向逆轉的主要成因。從投資工具看,外資減持了美國國債、機構債和股票,其中減持美債(包括中長期和短期國債)是主力。從投資主體看,官方外資是減持美國證券的主力,私人外資繼續呈現淨買入,但私人外資淨買入額銳減是美國資本流向逆轉的主要驅動力。在全球關稅風暴下,外資拋售美債和美股,疊加美國銀行業對外負債淨額減少、美元指數大跌,印證了外資“拋售美國”的交易邏輯。

加拿大是最大的“拋盤俠”

根據TIC數據,4月份,外資淨拋售美國長期證券506億美元。由高到低排名,前十名拋售美國長期證券的國家和地區分別爲:加拿大(808億美元,佔比159.6%)、中國(239億美元,佔比47.1%)、比利時(218億美元,佔比43.0%)、新加坡(187億美元,炸毛博37.0%)、開曼羣島(173億美元,佔比34.2%)、土耳其(73億美元,佔比14.3%)、瑞典(71億美元,佔比13.9%)、印度(55億美元,佔比10.8%)、挪威(49億美元,佔比9.7%)、阿聯酋(49億美元,佔比9.6%)。

加拿大名列榜首可能出乎了絕大多數人的意料。歷史上,加拿大投資者買賣美國長期證券的波動性一直比較大,2023年2月至2025年4月的27個月間,有13個月爲淨賣出。2025年4月加拿大投資者淨拋售美國長期證券的規模並非史上最高,同年1月份淨拋售872億美元,2024年1月份更是高達1213億美元。2025年前4個月,累計淨賣出美國長期證券721億美元,遠低於2024年同期的2062億美元(2023年12月至2024年4月連續五個月淨賣出)。從這個意義上講,2025年4月加拿大投資者再度大幅減持美國長期證券,或與美加之間的關稅紛爭無關。當然,其客觀後果是,加拿大的“背刺”行爲助長了“拋售美國”的交易。當月,加拿大的淨賣出額幾乎是第二到五名的合計值(817億美元)。

排名第十一的墨西哥(45億美元,佔比8.9%)或與美墨關稅衝突有關。美國總統特朗普於2月1日簽署行政命令,擬自2月4日起對墨西哥輸美商品加徵25%的關稅,後暫緩一個月於3月4日起正式落地。3、4月份,墨西哥投資者連續兩個月淨賣出美國長期證券,累計淨賣出134億美元;之前爲連續五個月淨買入,累計淨買入105億美元。兩個月時間,墨西哥就抹去了過去五個月的淨增持,可謂非常之堅決。2025年前4個月,墨西哥投資者累計淨賣出美國長期證券110億美元,上年同期爲淨買入174億美元。

排名第二的中國在市場預料之中。到2025年4月,中國投資者已是連續十個月淨賣出美國長期證券。其中,4月份淨賣出額環比減少33億美元,下降12.1%。由此可見,當月中國並未“落井下石”。

排名第四的新加坡也是一個小意外。當月,新加坡投資者淨拋售美國長期證券近200億美元,結束了之前連續15個月的淨買入。而且,淨賣出額是2023年2月有數據以來新高。鑑於新加坡的亞洲國際金融中心地位,這或反映了亞洲地區對於重倉美元資產的新看法。

排名第三的比利時和排名第五的開曼羣島具有離岸性質,當地買賣美國長期證券的波動不一定反映當地投資者的投資偏好,而更多反映第三方通過離岸中心對美國證券的投資偏好。

英國對美國是“不離不棄”。2025年4月,英國投資者淨買入美國長期證券676億美元,相當於同期外資淨減持美國長期證券規模的133.6%,淨買入額環比增長280.5%,爲連續四個月淨買入。2025年前4個月,累計淨買入1586億美元,同比增長75.3%。

日本也部分被“洗白”。2025年4月,日本投資者淨買入美國長期證券28億美元,爲連續四個月淨買入。2025年前4個月,累計淨買入606億美元,同比增長252.7%。美中不足的是,4月份日本投資者淨買入額環比銳降86.8%。這表明,儘管日本沒有加入“拋售美國”交易,但美元資產對日本投資者的吸引力已明顯下降。

四類長期證券拋售排行榜

2025年4月,外資淨賣出美國中長期國債。其中,私人外資淨賣出468億美元,貢獻了114.8%,上月爲淨買入824億美元;官方外資淨買入60億美元,爲負貢獻14.8%,上月爲淨買入409億美元。可見,私人而非官方外資纔是本輪美債減持的主要推手。同時也說明,在全球多邊貿易體系受阻、對外資持有美債傳聞不脛而走、美元國際信用動搖的情況下,私人外資跑得可能比官方外資更快。

當月,從高往低、拋售美國中長期國債最多的前三名國家和地區爲:加拿大(577億美元,佔比141.4%)、比利時(155億美元,佔比37.9%)、盧森堡(74億美元,佔比18.2%)〔中國排第四(73億美元,佔比18.0%)〕。同期,從高往低、增持美國中長期國債最多的前三名國家和地區爲:英國(428億美元,佔比-104.9%)、中國香港(85億美元,佔比-20.9%)、西班牙(80億美元,佔比-19.6%)。

2025年4月,外資淨賣出美國機構債。其中,私人外資淨賣出39億美元,貢獻了39.2%,淨賣出額環比增長14.1%;官方外資淨賣出60億美元,貢獻了60.2%,淨賣出額環比下降18.4%。可見,私人與官方雙雙拋售了美國機構債。從絕對水平看,官方外資佔優;從相對變動看,私人外資纔是主要推手。這反映,在機構債市場上,私人比官方外資對於市場環境的邊際變動更加敏感。

當月,從高往低、拋售美國機構債最多的前三名國家和地區爲:日本(123億美元,佔比123.6%)、加拿大(60億美元,佔比60.1%)、中國(58億美元,佔比58.4%)。同期,從高往低、增持美國機構債最多的前三名國家和地區爲:英國(87億美元,佔比-87.4%)、法國(44億美元,佔比-43.9%)、英屬維爾京羣島(19億美元,佔比-18.9%)。

2025年4月,外資淨賣出美國股票。其中,私人外資淨買入143億美元,爲負貢獻76.2%,淨買入額環比增長32.0%,爲連續六個月加倉美國股票,反映了私人外資更高的風險偏好;官方外資淨賣出332億美元,貢獻了176.2%,淨賣出額環比增加了30.05倍,顯示官方外資纔是本輪外資拋售美股的主力。

當月,從高往低、拋售美國股票最多的前三名國家和地區爲:開曼羣島(206億美元,佔比109.5%)、加拿大(159億美元,佔比84.2%)、新加坡(118億美元,佔比62.5%)(中國排名第四(97億美元,佔比51.7%))。同期,從高往低、增持美國股票最多的前三名國家和地區爲:日本(172億美元,佔比-91.6%)、韓國(117億美元,佔比-62.3%)、英國(103億美元,佔比-54.6%)。

2025年4月,外資淨買入美國企業債。其中,私人外資淨買入159億美元,貢獻了83.8%,淨買入額環比下降71.9%;官方外資淨買入31億美元,貢獻了16.2%,淨買入額環比下降20.5%。可見,雖然私人與官方外資均繼續加倉美國企業債,但增幅環比均趨於減緩。

當月,從高往低、減持美國企業債最多的前三名國家和地區爲:比利時(59億美元,佔比-31.0%)、愛爾蘭(20億美元,佔比-10.7%)、新加坡(14億美元,佔比-7.4%)〔中國排名第五(10億美元,佔比-5.3%)〕。同期,從高往低、增持美國企業債最多的前三名國家和地區爲:盧森堡(61億美元,佔比32.1%)、英國(59億美元,佔比31.1%)、開曼羣島(35億美元,佔比18.3%)。與前三類長期證券相比,美國企業債的外資買家和賣家明顯更加分散。

綜上,在四大類美國長期證券中,加拿大躋身三個賣家排行榜的前三,顯示當月加拿大投資者全面減持美國證券較爲堅決;中國只是進了一個前三(還有兩個第四、一個第五名)。英國躋身全部買家排行榜的前三,不愧是美國的“鐵桿”;日本則是賣家與買家排行榜的前三各有其一,顯得有點“心機”。

(作者系中銀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

管濤博士新書《貨幣的反噬》已出版,長按圖片可直接購買下方書籍

內容簡介

這是一本關於近年來美國通脹、全球經濟以及中國貨幣市場研究的金融理論圖書。 作者認爲,當十多年的貨幣大放水遭遇財政刺激、供給側衝擊,高通脹迴歸也就難以避免。

全書共分九章,主要探討了美國本次高通脹的成因,美聯儲緊縮對美國金融市場及金融體系的影響,美聯儲緊縮對中國經濟的溢出影響,以及中國穩增長的政策應對,同時還初步探討了特朗普迴歸對美元利率、匯率和中國經濟的影響。當前世界深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釐清通脹問題、匯率波動問題、美國經濟發展動向以及我國當前經濟環境,對於實現我國經濟企穩向好、實現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和現實意義。

更多精彩,歡迎關注憑瀾觀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