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稅重擊蘋果股價 陸「果鏈」企業迴應風險全說了
美國宣佈徵收「對等關稅」,蘋果股價下滑。(資料照片)
隨着美國宣佈徵收「對等關稅」,蘋果股價已連續兩個交易日下滑,大陸A股的消費性電子板塊也出現下挫,市場反應強烈。
在此背景下,蘋果和其「果鏈」企業(蘋果供應鏈內的密切合作夥伴)的應對策略成爲關注焦點。包括立訊精密、藍思科技、領益智造等知名「果鏈」企業,紛紛作出迴應。
手機玻璃製造商藍思科技指出,公司在越南、泰國、墨西哥皆設有生產基地,這些海外佈局有助於減少因關稅波動帶來的風險,另外,公司與海外客戶交易採取FOB(離岸價)模式,即關稅由進口商(蘋果)負擔,因此直接影響有限。
而同樣爲「果鏈」龍頭之一的立訊精密則迴應稱,公司已透過多元化的全球產能佈局,有效分散由地緣政治和市場波動帶來的不確定性。據悉,立訊精密也在越南、馬來西亞、美國、墨西哥等國家設有生產基地與研發中心,就近服務客戶,提升成本優勢。
爲蘋果主要產品提供模組件和零件的廣東領益智造表示,公司的定位屬於產業鏈中上游環節,主要產品不直接從中國直接出口至美國,且公司的材料能力具備不可取代的優勢,足以消化經濟波動。
然而,蘋果作爲關稅戰最直接的受害者之一,將面臨艱難選擇:是自行承擔關稅成本,還是將其轉嫁給消費者?
根據投行摩根士丹利的推算,美國對中國加徵的關稅將使蘋果每年增加約85億美元的成本,中銀證券在7日發佈的報告中指出,蘋果供應商的毛利率大約在10%到15%之間,他們進一步壓縮毛利空間的可能性較小,因此,該報告預計關稅帶來的價格漲幅最終將由蘋果及消費者承擔。
若蘋果選擇提高產品價格以應對成本上漲,這將對蘋果在全球市場的競爭力產生重大影響,特別是在價格敏感的消費者羣體中,未來幾個月,蘋果將採取何種手段減少成本影響,將成爲全球市場關注的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