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稅戰影響二手市場升溫 超過6成買過「3大類商品」最夯
▲全球關稅政策影響經濟動盪,讓二手市場升溫。(圖/東方線上提供,下同)
記者林育綾/綜合報導
隨着全球關稅政策影響經濟動盪,讓臺灣二手市場迎來新一波成長契機。根據東方線上調查,超過6成民衆曾買過二手商品,其中以「30歲到40歲族羣」購買比例最高;而3大類品項最受歡迎,分別是「二手書」、「二手衣物」、「二手汽機車」,消費者選擇的主要原因包含「價格便宜」、「不一定要用新品」、「環保與資源節約」等原因。
▲30至40歲族羣對二手商品接受度最高。(圖/東方線上提供)
●中生代成主要推手
東方線上調查指出,30至40歲族羣對二手商品接受度最高,購買比例顯著高於其他年齡層。相對而言,60歲以上熟齡族羣仍偏向保守,僅45%有過購買經驗。
另一方面,約35%的消費者對二手商品持保留態度,主要擔憂集中在「不喜歡使用他人用過的物品」(52.5%)及「清潔衛生疑慮」(50%)。此外,商品來源不明、品質減損與假貨風險也成爲部分消費者的心理障礙。
▲二手商品偏好,以「二手書」、「二手衣物」、「二手汽機車」佔據前3名。
●二手書最熱門,耐用品與日常用品各有市場
在二手商品的品項偏好上,「書籍」(56.8%)是最多人有意購買的選項,接着是「傢俱」(42%)、「汽車/機車」(36.6%)與「數位商品」(35.4%)。
實際購買經驗中,「書籍」依然居首(49.2%),其次爲「衣物」(27.2%)與「汽車/機車」(27.2%)。
不同年齡層對品項的偏好也有所差異,例如40至60歲族羣更偏向購買實用性強的二手車,而50歲以上消費者則對二手傢俱興趣較高。年輕族羣則更傾向選購二手衣物與數位商品,反映永續時尚與性價比的影響。
▲「價格便宜」是購買二手商品的最大驅動力,5折的價格最具吸引力。
●價格是消費主因,5折最有吸引力
「價格便宜」是消費者購買二手商品的最大驅動力,其中5折的價格最具吸引力。耐用品如汽車、家電等高單價商品,5折被視爲合理範圍;而日常消耗品則需低於3折,才能更具吸引力。至於數位商品,消費者接受度多落在5到7折之間。
調查也顯示,60代熟齡族羣在意新品程度較低,同時對環保理念的關注度更高。30至40代則偏向以「短期使用」爲理由購買二手商品,追求成本效益與實用性。
▲臺灣二手市場仍具高度成長潛力。
●二手市場潛力大,消費者接受度持續提升
臺灣二手市場仍具高度成長潛力,調查顯示,65%的消費者表示,未來將增加購買二手商品的頻率,其中57%願意購買相同品項並增加數量,另有78%表示願意拓展至其他商品類別。
▲考慮購買的二手商品中,傢俱、數位商品、小家電也在前5名。
東方線上指出,隨着價格誘因與永續理念的雙重推動,二手市場正從單純的價格導向,逐步轉型爲結合環保價值與多元選擇的消費趨勢。
未來品牌若欲進軍二手市場,需從價格策略與商品保障兩方面着手,透過強化商品檢驗、清潔流程及信任機制,降低消費者疑慮,進一步提升交易轉換率。隨着「物盡其用」的觀念深化,臺灣二手市場有望迎向更全面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