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稅戰”席捲全球,中國資產能否成爲“避風港”?

“關稅戰”升級,全球貿易體系或將迎來大變局。

4月3日,特朗普在白宮簽署關於所謂“對等關稅”的行政令,宣佈對所有貿易伙伴設立10%的“最低基準關稅”,並對部分經濟體徵收更高的稅率。

面對美國加徵的“對等關稅”,中國堅決反制。4月4日,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發布關於對原產於美國進口商品加徵關稅的公告,中國將對原產於美國的所有進口商品,在現行適用關稅稅率基礎上加徵34%關稅。

事實上,中國反制舉措的底氣源自其經濟結構的韌性。在美國對全球較大範圍加徵關稅的情況下,中國有較大的提振內需空間。比如,去年推出的“兩重”和“國補”政策,與美國加徵關稅的商品重合度較高。

對此,中國銀河證券的研報也指出,儘管美國採取“刮骨療毒”式貿易政策加劇全球經濟不確定性,但中國依託國內大循環的完備產業體系,在“比差邏輯”下較美國顯現出顯著比較優勢。

此外,宏觀數據印證着中國經濟的抗壓能力。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3月製造業PMI攀升至50.5%,環比提升0.3個百分點,連續兩個月處於擴張區間,創下2024年4月以來最高水平。

全球股市“巨震”

近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白宮簽署兩項關於所謂“對等關稅”的行政令。所謂“對等關稅”,即一個經濟體對美國開徵多少關稅,美國會向對方開徵同等幅度的關稅。

從政策細節來看,美國將對所有國家設立10%的“最低基準關稅”,同時對美國貿易逆差最大的國家徵收個性化的更高“對等關稅”。

其中,亞洲國家成爲“重災區”。中國將被加徵34%關稅,越南將被加徵46%關稅。其他被加徵較高關稅的國家還包括日本、韓國、印度、泰國、柬埔寨分別被加徵24%、25%、26%、36%、49%關稅。

據研究機構統計,若該對等關稅方案落地,疊加此前對個別國家加徵的關稅以及針對鋼鐵、鋁和汽車等特定產品加徵的關稅,美國所有進口商品的實際關稅稅率將從2024年年底的2.3%升至26%左右,達到131年來的最高水平。

加徵關稅或將導致美國經濟面臨滯脹壓力。中國銀河研報顯示,關稅落地對於美國GDP的衝擊約爲1.6個百分點,美國下半年陷入衰退的概率進一步加大。中金公司研報也表示,關稅大幅加徵對於美國而言是一個較大的供給衝擊,“滯脹”風險上升。

作爲迴應,中國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於4月4日迅速出臺反制措施,宣佈對所有美國商品加徵34%的關稅,並將11家美國企業列入不可靠實體清單,暫停6家美國企業的產品輸華資質,還對部分中重稀土相關物項實施出口管制等措施。

在中國反制措施公佈後,美股避險情緒升溫。截至美東時間4月4日收盤,道指暴跌超2200點,跌幅達5.50%;納指暴跌5.82%,較歷史高點跌逾20%,跌入技術性熊市;標普500指數暴跌5.97%。

與此同時,資金涌入債券市場,助推美債大漲。此外,衡量美股波動的“恐慌指數”VIX收漲近51%,收創2020年3月以來新高,並創2020年2月以來最大周漲幅。

除了美國外,歐洲和亞太股市也受影響明顯回調。4月7日早盤,日本股市崩盤,日經225指數盤中一度暴跌超8%,刷新2023年10月以來新低。韓國綜合指數也跌近5%,刷新2023年11月以來新低。A股和港股同樣遭受重挫。

利好、利空哪些行業

受到美國對華關稅的影響,中國出口美國的商品價格會有一定提升。因此,受衝擊最大的企業主要來自創造中美貿易順差行業。

據海關總署數據,2024年中國對美貿易順差爲2.57萬億元,其中,機電、音響設備就佔了1.28萬億元,佔比約爲49.81%。

排在機電、音像設備之後,產生貿易順差的商品是傢俱、燈具、玩具類等雜項商品,順差額爲4572.91億元,佔比約爲17.79%。產生貿易順差排名第三的是紡織原料及紡織製品,順差額爲3341.47億元,佔比爲13.00%。

資本市場也開始對這些行業進行重估。同花順數據顯示,截至4月7日收盤,消費電子板塊大跌15.83%,歌爾股份、東山精密、鵬鼎控股、賽騰股份、立訊精密、水晶光電、工業富聯等多股跌停,主力淨流出達28.34億元。此外,同花順紡織製造行業兩天跌幅超11%,跌停數超20家。

與之相反,受到中國對美關稅的影響,從美國進口的商品價格也會有一定提升。因此,受益的企業主要來自貢獻貿易逆差的行業。

數據顯示,產生貿易逆差最大的行業爲礦產品,約爲1748.77億元。其中礦物燃料、礦物油及其產品、瀝青等的進口金額達1643.34億元。其次是植物產品,貿易逆差爲1026.78億元,再次是活動物、動物產品,貿易逆差爲209.45億元。

事實上,在近年來的數輪貿易摩擦中,農產品都是中方向美方加徵關稅的重要領域。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發布的相關加徵關稅公告顯示,中國已從3月10日起對原產於美國的部分農產品加徵關稅。

具體來看,中國對從美國進口的雞肉、小麥、玉米、棉花等29類商品加徵15%關稅,另對高粱、大豆、豬肉、牛肉、水產品、水果、蔬菜、乳製品等711類農產品加徵10%關稅。而按照4月4日的新政策,以上多類產品的關稅,將累計加徵至49%或44%。

受此影響,農產品行業估值大漲。4月7日,玉米、轉基因、大豆等板塊漲幅居前。截至收盤,神農種業、敦煌種業、北大荒、豐樂種業等多股強勢漲停。豆粕主力合約上漲1.70%,最新價爲3056元/噸,創年內新高。

值得一提的是,過去幾年中,大量中國製造企業選擇越南、柬埔寨、墨西哥等國家作爲生產基地,以避開美國針對中國的高額關稅。然而,本次特朗普政府針對越南、柬埔寨等地也徵收了更高的“對等關稅”,如越南的關稅高達46%,柬埔寨爲49%。

因此,美國本次的關稅政策除了直接影響貿易順差企業出口外,對於一些出海建廠的企業也不友好。比如,領益智造、歌爾股份、鳴志電器等公司。

港A股成資本避風港?

中國銀河證券研報指出,儘管特朗普“刮骨療毒”般的舉措加劇了全球經濟的不穩定性,但中國國內大循環的完備性,足以使其在全球“比差邏輯”下,相較於美國具備核心優勢。

以2024年爲例,國家發改委牽頭推進“兩新”建設,向地方安排1500億元超長期特別國債資金,用於支持消費品“以舊換新”活動,帶動汽車、家電、家裝、電動自行車等領域的銷售額突破1.3萬億元。而這些領域,與美國加徵關稅的商品類別存在較高的重合度。

在今年全國兩會上,“擴大內需”在政府工作報告中的地位,從去年的第三位躍升至今年十大重點任務之首。同時,《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方案》中的諸多政策方向,如“促進工資性收入合理增長”“適時降低住房公積金貸款利率”等,有待進一步落地實施。

投資端也有新動態。財政部部長此前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上透露,今年將發行13000億元超長期特別國債,其中8000億元用於更大力度支持“兩重”項目,5000億元用於加力擴圍實施“兩新”政策。

從宏觀數據來看,中國經濟韌性持續增強。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發佈的數據顯示,3月份製造業PMI爲50.5%,較上月上升0.3個百分點,已連續2個月處於擴張區間,創下自2024年4月以來近一年的新高。非製造業商務活動指數和綜合PMI產出指數分別較上月上升0.4個百分點、0.3個百分點。

此外,AI領域的突破,讓市場重新審視中國科技創新的潛力。高盛曾指出,廣泛的AI應用有望在未來十年內,使中國企業每年每股收益提升2.5%。增長前景的改善以及信心的提振,或將推動中國股市的公允估值提高15%至20%,並可能吸引超過2000億美元的資金流入。

對於資本市場表現,中金公司分析稱,截至4月4日,滬深300指數動態市盈率僅11.3倍,仍顯著低於歷史均值。當前A股估值相較於去年9月底的極端水平雖有所修復,但仍具備進一步上修的空間。恆生國企指數動態估值不足10倍,低於滬深300指數,同樣低於其自身歷史均值。

在經濟基本面回暖疊加港A股估值較低的雙重加持下,中國資產或有望成爲資本的“避風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