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在地自動化成關稅風暴避風港 惟在美建置成本超中
若以世界經濟論壇遴選、採用高度自動化與智慧化的「燈塔工廠」來看,現行全球189座中有逾4成集中於中國大陸地區,並以電子產品、家電、工業設備、食品類爲大宗;美國超市龍頭Walmart於日前宣佈自行吸收關稅以進口中國大陸產品,亦反映出中國在製造成本與供應密度上短期仍難以取代。再者,近年全球工業機器人安裝量中國佔比超過一半,相對成熟的工業技術與供應鏈使其在現行智慧工廠的建置具備成本優勢。
另一方面,包含美國與墨西哥的北美地區燈塔工廠僅佔7%,在工業4.0的應用層面仍具成長空間。雖然美國製造在勞動成本不具優勢,但卻具備如5G原生工廠、AI預測性維護、數位孿生等技術創新量能,因此製造迴流首要目標料將爲推動先進製造技術規模化。此外,由於Tesla、Boston Dynamics、Agility Robotics之人型機器人產品皆是以工廠應用進行設計,因此後續有望以此補足人力,惟建置價格恐受關稅影響而所費不貲。
美國本地自動化除促使廠商尋找中國以外的供應來源外,亦加速其透過軟、硬體優化工序提升效率。於此背景下,大型廠商爲維持營運穩定性,反而更傾向投入具長期效益的高階自動化設備,以降低勞動市場波動帶來影響,遂使六軸機械手臂、雙臂協作、AI視覺導引等高階工業機器人乃至人型機器人的需求逆勢受惠。
整體而言,未來不確定的關稅風險有望促成美國製造業本土化部署與自動化技術提升,惟相較大型企業,美國中小型製造商料將面臨嚴峻考驗,因其普遍仰賴中國大陸等低成本區域的零組件進口,且大量自動化設備與機器人整機、核心零組件多從中國等面臨高額對等關稅的國家進口,短期內恐造成廠商導入自動化的門檻上升,使其面臨成本攀升與供應鏈不穩的雙重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