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稅恐慌減輕 全球企業轉押內需

《2025年第四季臺灣企業樂觀指數調查》(BOI)

川普關稅對全球企業及貿易的影響,漸漸淡化。美商鄧白氏(Dun & Bradstreet)23日發佈《2025年第四季全球企業樂觀指數分析報告》(GBOI)及《臺灣企業樂觀指數調查》(BOI)。報告顯示,全球企業信心連續三季下滑後,本季跌幅收斂至1.0%,整體指數爲104.5,調研團隊認爲,企業逐步適應成本壓力與地緣政治不確定性,並將重心轉向境內市場與營運效率。

從調查結果發現,全球近67%的企業開始策略性轉向友善市場或近岸地區,以分散供應鏈風險並提升營運韌性;美國企業比率更高達72%。鄧白氏國際市場首席營運長鮑文安(Julian Prower)指出,此項趨勢反映出企業在面對外部挑戰時,正積極調整佈局以強化競爭力。

同時,數位轉型成爲企業投資佈局另一焦點。報告指出,目前僅13%企業已將生成式AI全面導入至業務營運流程中,但有高達73%處於探索或試點階段。在企業投資決策中,「AI數位基礎建設」、「資安能力」與「ESG」(環境、社會與治理)並列爲三大關鍵考量因素,反映出企業在數位轉型與永續發展上的雙軸佈局。臺灣企業樂觀指數部分,由Q3的高點103.0下滑至Q4的95.1,季減7.6%,結束先前的短期回升。儘管整體指數下滑,企業對於銷售(67.4%)、內銷訂單(64.2%)與稅前獲利(63.3%)的樂觀比率仍維持在相對高檔,顯示企業對市場需求與營運表現仍具一定信心。鮑文安亦分析,臺灣大型企業憑藉全球化佈局與供應鏈多元化優勢,能夠靈活掌握近岸外包與跨市場合作等新興機會,在貿易政策逐步明朗、風險可預測性提升的背景下,展現出相對穩健的韌性。

調研團隊提醒兩部分,一是應關注臺灣中小企業在供應鏈與投資信心等面向承受較大壓力,反映在產業生態系中仍需更多協同與支援。其次,臺灣供應鏈連續性指數本季再度下滑8.7%,創下2023年第三季以來新低。中型企業跌幅最大(-17.6%),小型與大型企業分別爲-7.8%與-6.7%。企業對交貨前置時間與供應商成本的樂觀度下降,對關鍵供應商依賴度則進一步惡化,顯示供應鏈集中風險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