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美關稅衝擊 企業可減收碳費
因應美國關稅衝擊,環境部規畫讓受衝擊事業可申請認定爲「高碳泄漏風險事業」,碳費直接打2折。(本報資料照片)
碳費今年起徵,環境部原估算首年收入約60億,但環境部明年度預算書卻將僅編列45億碳費收入。據瞭解,因應美國關稅衝擊,環境部規畫讓受衝擊事業可申請認定爲「高碳泄漏風險事業」,碳費直接打2折。環團則反對環境部因應美國關稅政策,開放更多企業成爲高碳泄漏風險事業,並呼籲應儘速讓碳費優惠退場。
碳費每公噸300元,企業提出自主減量計劃,可適用每公噸50或100元的優惠費率,如果被環境部認定爲「高碳泄漏風險事業」,還可再採計0.2的「排放量調整係數值」,最低每公噸僅10元的費率。環境部當初以多數企業提出適用100元優惠費率爲前提,估算首年收入約60億。
環境部統計,明年將有464廠需繳交碳費,其中430廠提出自主減量計劃,佔比9成以上,當中更有67廠、16%選擇使用較嚴苛的自主減量計劃,以適用每公噸50元的費率,環境部明年度預算書顯示,將有45億碳費收入納入溫室氣體管理基金。
不過,因應美國關稅衝擊,環境部正規畫事業營業毛利不佳、碳費佔毛利比達一定程度、受關稅衝擊影響導致出口成本增加一定比例、面對國際商品傾銷風險,可逐年申請認定爲高碳泄漏風險事業。因此環境部評估,可能有更多企業適用排放量調整係數值,碳費可打2折,因此碳費收入纔會估45億元,減少15億元。
環境權保障基金會研究員湯琳翔表示,環境部設計高碳泄漏風險事業相關機制,是爲避免企業外移到其他碳管制較寬鬆的國家繼續排碳,以及考量業者可能會與無需繳碳費的進口商產品產生不公平競爭,但現在環境部規畫新的認列條件都與此無關,反對環境部因應因應美國關稅政策,開放更多企業成爲高碳泄漏風險事業,適用打折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