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稅加陸制船港口費 連船公司高層都講不出未來市場會如何發展

▲以星航運沒在大陸造過船,但是租用的船隻有56艘是大陸建造。(圖/港務公司提供)

記者張佩芬/臺北報導

歐洲籍貨櫃船公司在臺高階指出,近期參加總公司視訊會議,發現美國的對等關稅與針對中國製造船舶收取的額外港口費,讓總公司高層都講不出未來市場會如何發展;大陸的航運媒體形容,航運業的信心正顯出徹底崩潰的跡象,因爲新一輪關稅可能會破壞供應鏈、加劇通脹並抑制需求;而全美零售聯合會(NRF)認爲,對陸制船額外收費的威脅更勝關稅。

對船公司來說,關稅衝擊已經夠大了,對陸制船額外收費,將嚴重破壞全球供應鏈,堆高物流成本,也會讓很多船公司出現營運困難。總部設於美國的大西洋貨櫃航運公司(Atlantic Container Line,ACL)警告,這樣做可能會造成該公司倒閉,或迫使公司的船隻撤出大西洋,撤出美國的貿易,離開美國,而全球供應鏈失去平衡,可能會堆高自新冠疫情以來從未見過的運費。

ACL屬於義大利格里瑪律迪集團(Grimaldi Group of Italy),是歷史最悠久的貨櫃滾裝(駛上駛下)船公司,主要負責處理車輛、建築設備、飛機(包括空中巴士機翼)和專案貨物,其中包括從紐約、巴爾的摩和諾福克港口運往歐洲一半以上的美國建築設備、農業設備和大型機械。

航運諮詢公司Vespucci Maritime執行長Lars Jensen警告,對陸制船的懲罰,恐引發全球航運市場的「系統性混亂」,並指出以中國造船廠的龐大產能,短期內日韓造船廠難以填補缺口,美國若強行切斷供應鏈,最終將自食其果。

美國除了鋼鐵與造船業,幾乎都反對陸制船額外收費,美國港口營運商、物流公司、農業、煤炭出口商等,遞出了近五百份意見書,指出美國企業高度依賴陸制船運輸貨物,短期難尋替代方案。航運協會執行長凱西‧梅特卡夫反問:「懲罰中國的同時也在懲罰美國海運系統,這真的是國家利益嗎?」

美國計劃對陸制船收取的額外港口費分三種,包括中國海運運營者、擁有中國製造的船舶的運營者、在中國造船廠有訂單的運營者,因此絕大多數船公司都「中槍」,像陽明海運沒在大陸造船廠造過船,但是租用的船當中有8艘是陸制船;另像萬海航運沒派陸制船航行美國,但是有在大陸造船,也被列爲要繳費的對象。

根據Alphaliner數據,全球十大貨櫃船公司營運的船隻,有七家陸制船超過兩成,三家超過四成,最大的地中海航運佔24.69%、馬士基27.07%、達飛41.02%、中遠海運59.19%、赫伯羅德23.92%、日本海洋網聯26.95%、長榮海運18.67%、韓新遠洋11.36%、以星航運43.08%、陽明海運8.89%。

以艘數來看,中遠最多,有306艘,地中海航運222艘,達飛274艘;以星雖然沒在大陸造過船,但是租用的船當中,有56艘是大陸建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