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稅海嘯與匯損影響企業消費力 米其林星級餐廳 業績近砍半
米其林星級餐廳業績衰退八大原因
關稅海嘯與匯損衝擊企業信心,北中南米其林星級餐廳訂單與來客數跟着銳減,「難訂位」盛況不再,6人以上商務型聚餐大幅減少,與去年同期相較,今年以來業績均減少3成,製鞋、工具機、汽車零與手工具等傳產製業密集的臺中更嚴重,業績近乎「對半砍」,很難損益兩平,不少餐廳已連賠數月。
因價位太高、用餐時間太長、市場太小,且而同質餐廳太多,加上菜系太近、菜色太雷同,以「Fine Dining」(高級精緻餐飲)爲定位的高檔餐廳,自去年下半開始不再日日滿座、訂位不再困難。業者除減少菜色道數、下調訂價,推出短版套餐菜單開拓客源,有些餐廳則請名廚客座製造話題、提高聲量,有些更是每週多休一天因應。
餐飲業在農曆年後進入3月淡季,高端餐飲市場生意持續下滑,4月美國總統川普祭關稅政策加上新臺幣升值匯損衝擊,面對充滿不確定性未來,企業負責人、高階經理人與中小企業老闆消費轉趨謹慎保守,且減少宴客酬酢預算,高檔精緻餐廳接單量縮、鈍化。5月來到報稅季,高端餐飲市場持續低迷,米其林星光亦難「護體」,星級餐廳生意亦風光不再,「最難訂位」已變成行銷宣傳用詞。
據調查,高檔餐飲市場中除座位數20人以下,或去年起即訂到今年的極少數頂級餐廳勉強持盈保泰,其他則從精品商場百貨店到街邊獨立店,全都中彈;米其林星級餐廳從一星到三星,從義法發歐陸料理到中華美食,來客數亦都減少、業績嚴重衰退。不少投資經營星級餐廳的業主表示,如今苦撐,主要是「爲市場維持品質的一股情懷」。
除持續缺人缺工,所有現役米其林餐廳經營者和主廚面臨的另一個挑戰,是受通膨影響,人力、食材、租金、電費成本上漲,經營成本不斷追高,卻無法轉嫁消費者,使營運更充滿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