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稅大限剩3周!南韓「打出1王牌」與美協商 力爭雙贏結果
▲南韓總統李在明剛上任就面臨關稅危機。(圖/達志影像)
記者王佩翊/編譯
美國川普政府7日宣佈新關稅制度將延後至8月1日實施,也爲各國再爭取到3周的談判時間。面對這項壓力,南韓政府決定打出「製造業復興夥伴關係」這張王牌,強化兩國在產業與技術層面的合作,爭取調降關稅。
根據《中央日報》報導,南韓產業通商資源部指出,通商交涉本部長呂翰九在美方7日發出關稅公告後,立即與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會面交涉。席間,呂翰九向美方強調,南韓不只是老盟友,更是可被信賴的「特別夥伴」,因爲南韓具備先進的產業、製造實力以及產業供應鏈優勢,有助美方重建制造業基礎。
呂翰九也呼籲,美方追求的貿易平衡可以透過加強制造業合作來達成,而若想讓雙邊製造業的合作順利推進,必須同時檢討關稅措施,包括汽車、鋼鐵等項目的稅率是否合理,也該一併納入考量。
雖然南韓將加強兩國產業與技術支援視爲交涉王牌,並企圖藉此增加美國的印象,但是美方所要求的非關稅壁壘、開放農產市場等條件想要實際推行其實並不容易。
事實上,美國對於《網路平臺法》、徵收網路使用費以及高精度地圖出口等南韓的「數位化壁壘」感到不滿。近期已有43名美國國會議員聯名,要求南韓政府解決《網路平臺法》所產生的數位貿易問題,但該法是新任總統李在明的重要政見之一,牽一髮則動全身。
在農業領域,美方希望南韓擴大開放30個月齡以上的美國產牛肉、稻米與蘋果等產品進口,但農民反彈聲浪恐難忽視。南韓政府也曾考慮擴大進口美國液化天然氣(LNG),但美方更想拉南韓加入高風險的阿拉斯加能源投資案,雙方分歧仍在。
高麗大學國際研究所名譽教授樸成勳(パクソンフン,音譯)認爲,南韓應該利用造船、半導體等高端產業作爲談判籌碼。美方2026年預計投入300億美元(約新臺幣9726億元)的國防預算進行軍艦建造,因此如果主打造船,也能大大吸引美方意願。
呂翰九強調,雖然已爭取到3周緩和時間,但談判時間仍然緊迫,將持續加速推進協商,爭取雙贏。他預計9日再與盧特尼克會面,希望儘快找出雙方都能接受的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