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渡新橋怎麼蓋 專家:先觀察淡江大橋
關渡新橋規畫引發關注,外界憂心銜接成蘆橋方案恐加劇蘆洲、三重交通壅塞。專家說,淡江大橋明年5月通車,可等淡江大橋通車後觀察車流轉換情形再做進一步評估。
淡江大學運輸管理學系教授許超澤指出,若以高架道路銜接至成蘆橋,是否會造成蘆洲、三重交通惡化,關鍵在於「車流導向與末端疏解規畫」是否完善。交通流就像水流,重點不只是接上哪裡,而是另一端是否有足夠的分流或疏導空間。若銜接道路規畫不周,確實可能讓車流集中於市區,若能同步改善連接系統、優化路口與快速道路引導,就能有效降低衝擊。
他指出,隧道銜接臺64線的工程經費龐大,勢必面臨中央補助與地方財政壓力,一切要看評估結果與政策取向。
許超澤建議,政府在確定方向前,應先觀察淡江大橋通車後的實際分流效應,再決定是否啓動下一階段建設。淡江大橋預計明年5月通車,至少要運作3個月觀察車流變化,再看北淡公路及臺2線是否有效分流,才能確定新橋必要性與位置。
他也提醒,未來新橋若設計不周,恐重演關渡橋「單向不足、機車與行人動線規畫不完善」問題,主管機關應吸取過去經驗,避免投資巨大卻無法達到真正分流效果。
臺北市交通安全促進會理事長陳學臺表示,最終還是要看關渡新橋規畫要如何銜接成蘆橋,若銜接後還是連接至平面道路,勢必衝擊當地交通,目前仍在可行性研究階段。淡江大橋明年通車,可等到淡江大橋通車後觀察車流轉換情形再進一步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