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江大橋合龍 紓解關渡大橋3成交通量

新北市淡江大橋16日舉行合龍典禮,目標2026年5月完工通車。圖/總統府提供

新北市淡江大橋16日舉行合龍典禮,目標2026年5月完工通車,屆時將縮短淡水及八里兩地15公里行車距離,節省約25分鐘車程,並預計減少關渡大橋約3成及竹圍路段約17%的交通量。

淡江大橋爲國內首例以國際競圖方式辦理設計橋樑工程,由「普利茲克建築獎」建築師Zaha Hadid設計。2025年獲CNN評選爲全球11大重要建設之一。

交通部長陳世凱表示,淡江大橋未來將是「臺灣國門」的新象徵。世界各國遊客搭飛機自桃園機場起飛或降落,飛機航經大臺北上空,遠遠望見大橋,就知道「臺灣到了!」,也是臺灣迎向世界、向國際展現自信的新地標。

淡江大橋主橋全長約920公尺,主跨450公尺,橋塔高211公尺,設計使用年限採120年,爲世界最長跨距的單塔不對稱斜張橋,主橋段採大跨徑景觀橋,車道配置雙向四車道,並設置慢車道、自行車道、人行道及景觀平臺。橋段未來可供八里輕軌捷運通行,八里輕軌興建前則規劃爲公車專用道。

淡江大橋推動歷經不少變數,2014年1月由行政院覈定後,分爲3標推動。第1標與第2標率先開工;第3標爲主橋段,於2015年完成國際競圖決標,由中興顧問公司(結合德國LAP公司與英國Zaha Hadid建築師事務所)獲選負責設計。

由於主橋橋型特殊,且施工位置位於淡水河口,受強風、潮汐及複雜環境影響,施工挑戰極高,2017年至2018年間經七度流標。後經檢討調整預算並提報修正計劃,於2018年11月獲時任行政院長賴清德支持覈定,計劃經費由154億元調整至212億元,其中主橋預算提高至125億元才順利決標,並於2019年2月動工。

淡江大橋計劃整體經費共計230.38億元,預計2026年4月達成通車條件。陳世凱預告,將於通車前辦理藝術季活動,並在5月通車典禮邀請國際知名錶演團體現場表演,結合文化藝術,共同見證這座新地標啓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