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一塊拼圖 淡江大橋今合龍

淡江大橋最後一塊鋼橋節塊15日下午1時許運抵橋下,並將趁下午4時滿潮時展開弔裝。(張鎧乙攝)

新北市「淡江大橋」進入最後關鍵階段,大橋工程最後一塊鋼橋節塊昨順利自臺北港啓航,並於下午完成定位與吊裝作業,今日上午將進行合龍典禮,賴清德總統、交通部長陳世凱、新北市長侯友宜等人皆出席,見證國內規模最大的跨河工程完成閉合。交通部預估,橋樑預計在明年5月12日正式開放,屆時將大幅改善兩地之間交通壅塞問題。

淡江大橋工程最後一塊鋼橋節塊長15.2公尺、寬51.3公尺、重達390噸的節塊,被視爲全橋「最後拼圖」。公路局北區新工分局第3工務段長鄭閔中指出,施工團隊原定15日下午1時啓航,但考量潮汐變化,提前至上午11時出港,下午4時執行起吊作業。吊裝後團隊持續量測鋼樑在不同時段的溫度變化,避免因7公分左右的熱脹冷縮差異,造成閉合作業困難,因此合龍最終選在翌日清晨執行,以確保精準到位。

斥資230億元的淡江大橋全長約920公尺,橫跨450米的淡水河口,是世界上最長的單塔不對稱斜張橋,兼具結構功能與景觀美學,工程難度極高。大橋定位爲臺灣北部跨河新門戶,不僅能縮短淡水至八里的車程,並將串聯臺64線、西濱快速道路與淡水市區,分擔關渡大橋及臺北港聯外交通壓力。

除了交通功能,淡江大橋也因其獨特外觀與地理位置,成爲攝影愛好者新寵,近期不少民衆搶拍「最後缺口」夕照美景,已成新興觀光亮點。未來配合周邊河岸景點與左岸自行車道,新橋可帶動淡水、八里觀光發展。

公路局表示,淡江大橋除節塊合龍,後續仍有焊接、最後一對斜索施拉、橋面鋪設與景觀燈柱安裝等繁複工序,預計明年4月完成工程,5月載重試驗與履勘,並在5月12日正式通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