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站/利多失效 人口政策須重開藥方
黃偉哲兩任市長迄今,托育上可說有大進展。圖/市府提供
6都人口最少的臺南市,即便南部科學園區營業額連兩年超車竹科成爲龍頭、賴清德總統上任也大力挹注建設紅利給「本命區」,利多涌現,但去年粗出生率仍是6都倒數第2,難以樂觀未來人口拉擡效果。
臺南2017年底人口188萬6522人,是近20年高點,之後緩步下滑,2022年底一度跌至185萬2997人,雖有反彈,今年2月底達185萬8302人,但一如國內大環境「生不如死」。
以各行政區來看,鄰近南科工作、生活圈的永康、安南區人口有上揚,平均年齡也相對低,但吸引工作人口落地生根的移入力道似仍不足。
針對人口政策,市長黃偉哲2018年選舉喊出「讓子女能在家鄉就業」,強化在地產業、創業及就業發展,2022年拚連任時除提出產業發展,也要營造友善育兒環境;他在任內更多次表態,並非完全認同生育津貼,單是南市一年支出的津貼就要2億元,且已被證明「不是一個有效刺激生育的政策工具,這政策恐造成縣市之間遷戶口比賽」。
黃偉哲兩任市長迄今,托育上可說有大進展,擴充許多公立或非營利托育機構,計劃推動更多公託,也增加親子悠遊館,持續營造友善育兒環境,中央、地方也不斷合力挹注就業紅利,但現實景況,臺南出生率、人口情況,幾年在6都中都未見超前,市府恐須重新對症下藥。
臺南有溫潤氣候、迷人美食、豐富文化底蘊,觀光討論度居高不下,還不足吸引爲常住人口,隨着招商引資逐步到位,如何留下來臺南工作、生活的「潛在市民」,壯大臺南,就看市府端出的政策能否打中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