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閃電"截胡"OpenAI,挖走這家公司CEO與核心大腦
7月12日消息,一場30億美元收購,原本板上釘釘,卻在終場哨響前一刻意外流產。
據The Verge報道,AI編程新貴Windsurf與OpenAI的聯姻於週五宣告破裂。而真正的戲劇性反轉在於,僅僅數小時後,谷歌便宣佈,已將Windsurf的首席執行官瓦倫·莫漢(Varun Mohan)、聯合創始人Douglas Chen及部分核心研究大腦,悉數招入麾下。
谷歌發言人克里斯·帕帕斯(Chris Pappas)在發給TechCrunch的一封郵件中確認了此事,並表示:“我們很高興歡迎Windsurf團隊中頂尖的AI編程人才加入Google DeepMind,共同推進我們在智能體編程(agentic coding)領域的研究。”
值得注意的是,谷歌此舉並未涉及股權入股Windsurf,也無意獲取對公司的任何控制權。不過,根據協議,谷歌將獲得Windsurf部分技術的非獨家許可,這意味着Windsurf仍可自由將其技術授權給其他公司。
這筆看似突然的交易,背後揭示了AI巨頭間一種愈發普遍的新型“挖角”模式——“反向收購式招募”(reverse-acquihire)。其核心戰術是:放棄對公司實體的整體吞併,轉而吸納其最寶貴的核心人才,並僅獲取部分技術的非獨家授權。這種操作既能讓巨頭在AI競賽中迅速補強實力,又能巧妙規避曠日持久的監管審查。
事實上,這在巨頭之間已是慣用手法:此前,谷歌曾用類似方式聘回Character.AI首席執行官諾姆·沙齊爾(Noam Shazeer);而微軟(Microsoft)也曾以此法招募穆斯塔法·蘇萊曼(Mustafa Suleyman)。
對於此次變動,莫漢和Douglas Chen在致TechCrunch的聲明中表示:“我們很高興能與部分Windsurf團隊成員一同加入Google DeepMind。我們爲Windsurf過去四年的成果感到自豪,也期待看到公司由一流團隊帶領開啓新篇章。”
與此同時,Windsurf業務負責人Jeff Wang週五在社交媒體上宣佈,將接任公司臨時首席執行官。而公司剩下約250人的團隊中,絕大多數成員也不會前往Google DeepMind,他們將繼續爲企業客戶提供AI編程工具。
據悉,OpenAI收購Windsurf的交易一直是其與最大投資方微軟續約談判中的一個主要爭議點。微軟目前擁有OpenAI所有知識產權的使用權,但據《華爾街日報》早前報道,OpenAI並不願意其藉此獲得Windsurf的AI編程技術。
而《財富》雜誌週五稍早的報道則揭示了時間上的關鍵節點:OpenAI對Windsurf的收購報價獨家期已到期,這意味着Windsurf可以自由尋求其他合作機會。顯然,Windsurf沒有等待太久。
近幾個月,Windsurf已成爲市場上最受關注的AI編程初創企業之一。據TechCrunch此前報道,今年四月,Windsurf的年度經常性收入(ARR)已達到約1億美元,較數月前的4000萬美元大幅增長。正是這種驚人的發展速度,吸引了OpenAI和谷歌等競購方。
莫漢、Douglas Chen及其他Windsurf高管的加盟,或將大幅提升谷歌開發AI編程工具的能力。當前,多家AI模型提供商都在加大AI編程應用的佈局,以吸引開發者。Anthropic憑藉其AI編程工具Claude Code大幅提升了營收,OpenAI則持續向軟件工程師推廣其AI編程代理Codex。
但另一方面,這一交易讓Windsurf自身的前景變得更加撲朔迷離。此前,其他AI初創公司在覈心團隊被挖走後,往往難以維持原有勢頭。例如,Scale AI在與Meta達成協議後失去了一些客戶,而Inflection在與微軟合作後不得不徹底轉型,放棄了面向消費者的AI業務。
Windsurf很可能也將面臨同樣的命運。(易句)
(本文由AI翻譯,本站編輯負責校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