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初創公司拒了OpenAI,卻被谷歌巨資收購了!!

關注飛總聊IT,瞭解IT行業的方方面面。

最近,谷歌收購了一家AI初創公司 Windsurf。

嚴格來說,谷歌效仿了Meta的做法,沒有直接收購公司,而是買了公司的關鍵的人。

具體來說,谷歌花費24 億美元,獲得了 Windsurf公司的知識產權許可權,同時Windsurf 首席執行官 Varun Mohan 和聯合創始人 Douglas Chen 以及一小羣員工,加入谷歌DeepMind部門。

這種收購的做法的好處是,不用擔心政府反壟斷調查,不需要等待曠日持久的審查。

在AI人才爭奪如此激烈的年代,公司們確實等不起曠日持久的調查,會有各種變數發生。

谷歌表示,自己不持有被收購公司的任何股份。

而就在不久前,OpenAI決定收購 Windsurf公司,報價是30億美元。

OpenAI在收購 Windsurf公司之前,曾經想收購競爭對手Curso的母公司,但是對方拒絕了OpenAI的收購。所以OpenAI沒選擇只能買這家公司了。

OpenAI 5月份已經高調宣佈了這個收購,結果卻黃了。

原來 Windsurf不希望微軟享有其知識產權,而根據微軟和OpenAI的投資協議,默認OpenAI收購的 Windsurf的知識產權,微軟有權使用。

所以OpenAI就去找微軟要求微軟能夠同意這個收購,並放棄知識產權的使用。

但是微軟肯定是不答應的。無論是Visual Studio還是Visual Studio Code裡面如果集成這些知識產權的話,對微軟來說都是巨大的提升。

畢竟,微軟也是IDE領域的大玩家。有知識產權可以用爲什麼不用呢?

然而微軟的拒絕就導致了 Windsurf拒絕被OpenAI收購。

現在OpenAI和微軟的關係也很緊張。

因爲OpenAI想把自己從非盈利的組織改造成完全盈利的商業實體。

Sam Altman獅子大開口,希望微軟可以放棄大量的權益。

而老奸巨猾的微軟,又怎麼可能答應呢?

所以微軟這個OpenAI早年的恩人,現在多多少少有點微軟的仇人的味道了。

至於 Windsurf爲什麼堅持微軟不能享受其知識產權,不然就拒絕被OpenAI收購,這個事情背後的具體原因我沒找到。

但是看一下OpenAI 30億美元買整個公司,谷歌24億美元買公司一小撮技術骨幹,外加CEO和聯合創始人,但是把公司這個殼留下了。

到底是OpenAI的收購更合適,還是谷歌的收購方式更合適呢?

其實也是一筆糊塗賬,說不清楚了。

谷歌想收購這公司的骨幹成員,大概率是在大模型代碼生成這個事情上,谷歌的研發,遇到了阻力。

和競爭對手們比起來,谷歌的代碼生成能力始終都要差一些。所以引進一些人才幫助谷歌發展也是一個好辦法。

畢竟,做什麼事情,都沒有買買買來得快。

在這個普通程序員怎麼都找不到工作,AI人才動不動百萬千萬美元年薪的年代,真的是旱的旱死,澇的澇死。

飛總這種不懂AI的人,被裁掉,就真的找不到工作了。

推薦飛總知識星球,在私域場合裡暢所欲言,聊聊職場發展的事情,和飛總提問交流,這麼低的價格不會一直保留,機會難得,一定不要錯過這個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