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育人“教聯體” 共繪成長“同心圓”

山東省濟南市市中區泉欣小學以學生成長爲核心,構建“泉欣·大家”家校社協同育人“教聯體”,聚合各方力量形成育人合力,挖掘拓寬差異化教育資源,讓每個學生以適切的方式健康生長。

打造“泉欣·大家”資源地圖,實現資源共享

“泉欣·大家”資源地圖以學校爲中心,將整個社區的資源整合在一起,按照學生成長需求構建了科學、學術、人文、生活四大資源環,涵蓋10餘項資源專題、120餘個資源點。“泉欣·大家”資源地圖不僅是學校課程的延展、學生分享交流的平臺、多元發展的補充,同時也爲親子陪伴提供了可供選擇的場所與路徑。學生通過掃描二維碼可以鏈接社區和周邊環境的研究資源,也可以找到心儀的自組織活動,還能夠根據年段選擇勞動實踐的體驗崗位,家長也可以選擇需要的家庭教育系列講座等資源。

“科學資源環”整合了自然觀測、環境考察、人工智能等多個資源專題,下設多個資源點,爲學生校外科學實踐活動的開展提供了豐富多樣的選擇。“學術資源環”涵蓋了學科素養、閱讀等資源專題,爲學生的學習與成長提供有力支持。“人文資源環”則涵蓋了公益、環保等社會熱點主題,家長掃描二維碼能夠輕鬆找到“欣爸聯盟護衛隊”等資源點,瞭解執勤信息,重溫親子參與的難忘瞬間。同時,學校與社區攜手打造了黨員進社區公益課程、幼小銜接微課程等公益教育資源,通過“生活資源環”爲有需要的家長和居民提供支持。

“泉欣·大家”資源地圖由教師、學生、家長、居民多方力量共同構建,他們既是資源的使用者,也是資源的開發者、完善者和分享者。資源地圖的構建從課程延展、個性多元發展等多個層面統籌設計了屬於學生的有意思、有意義、有價值的學校與社區生活。

構建“泉欣·大家”自組織,強化朋輩支撐

爲有效應對學生在成長過程中面臨的共性挑戰,泉欣小學搭建了一個獨特的社區育人平臺——泉欣自組織,鼓勵學生根據個人興趣發起或參與多樣化的自組織活動,實現個性化成長。

“泉欣自組織”既有學生自發成立的,也有家長牽頭組建的;既有基於共同興趣愛好的,也有以互助合作爲核心的;參與成員既有同齡夥伴,也有混齡組合。截至目前,學校已建立“成長部落讀書會”等同齡自組織22個、“欣樂愛樂團”等混齡自組織30餘個。

學生可掃描資源地圖上的二維碼發現衆多學生自組織,並根據自己的興趣和需求自主選擇參與。例如,加入“社區植物考察團”,可在社區中結伴觀察和研究植物,併爲這些植物製作專屬名牌;投身於“Young繩飛”,可與小夥伴們一同享受花式跳繩的樂趣……多樣化的自組織不僅爲學生提供了展示個人風採、發展興趣的平臺,還成爲幫助他人、傳播正能量的重要渠道。

在節假日期間,“泉欣自組織”更是發揮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學生有的加入“欣樂愛樂團”和朋友在社區小樹林進行器樂練習,有的加入“胖胖減肥團”與小夥伴一起鍛鍊,助力構建立體和諧的朋輩關係網絡。

“泉欣自組織”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將選擇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教師和家長只需在必要時提供保障和支持。這種以學生自我驅動爲核心的活動育人模式幫助學生得到所需教育資源,讓每個學生以適切的方式實現全面而有個性的成長。

招募“泉欣·大家”教育合夥人,實現全員育人

學校匯聚校家社多方力量,構建“泉欣·大家”教育合夥人體系,爲學生的多元成長護航。學校鼓勵學生自主聘任輔導員,還會在暑期圍繞社團課程、畢業課題、學科拓展課程等多元化需求進行教育合夥人招募,讓更多家長、社區居民、社區工作者等以合作者與決策者的身份參與到合作育人的過程中,爲後續校家社共育活動的開展奠定了堅實的情感與認知基礎。

“泉欣·大家”教育合夥人組成既有來自高等院校的專家教授,也有各行各業的精英,他們或以開展科學實踐活動引領學生探索未知,或以傳授實用技能助力學生提升自我,或以組織社區公益活動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泉欣·大家”校家社協同育人“教聯體”的建立,不僅實現了校家社三方協同,也讓協同育人呈現出主動性與選擇性,推動了兒童友好型學習社區建設。自2022年以來,“泉欣·大家”全環境育人的典型經驗被區域內各學校學習借鑑,學校作爲濟南市唯一的小學代表參加山東教育裝備展全環境育人展演。

(作者系山東省濟南市市中區泉欣小學校長)

《中國教育報》2025年05月19日 第05版

作者:吳昳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