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優勢資源地圖,建育心共同體

湖南省長沙市雨花區育新小學因地制宜建立育心共同體,致力於醫體融合,搭建心理健康教育服務體系,通過聯責任、聯資源、聯空間,推動破解學生成長中遇到的新情況、新問題。

繪製一張優勢資源地圖

育新小學周邊社會資源結構多元,有醫療衛生機構、高校、中學等單位,如湖南省兒童醫院、國防科技大學、湖南師範大學、長沙市雅禮中學等;有體育場館、圖書館等校外活動場所,如長沙賀龍體育館、楓樹山社區、前沿交叉學院體育館等;有心理學專家、心理諮詢師、“紅楓媽媽”志願者團隊等。

學校將這些資源整合起來,繪製成“優勢資源地圖”,構建起心理健康教育服務系統及學生心理健康支持網、防護網。圍繞學生在校內外學習生活的時間軸和空間場,實現資源共享,爲學生的心理健康成長提供全方位、全過程的心理支持。

學校在協同育人機制中充分發揮主導作用,針對新問題和突出問題,列出服務需求清單,對接資源,制定機制,明確職責,規範流程。如從2020年開始,學校全面開展心理普查,與湖南省兒童醫院、湖南省腦科醫院簽訂《心理服務醫教協作項目書》,與社區聯合開展“紅楓心動力”項目,建立定期溝通協調機制。

開發一套量體裁衣的課程

學校充分利用周邊特色資源,搭建平臺,量體裁衣開發了一套體育與心育、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課程。

在理論課程方面,邀請心理醫生、專家進學校,針對教職工開展常見的兒童精神症狀辨識、青春期心理困擾等專題講座與實操技巧課程,增強教師對心理問題的辨識與評估能力。

在實踐課程方面,請心理教師進醫院,開展“當一天心理醫生”活動,與醫院心理科的醫生們一起查房、討論、組織團輔、做個體諮詢等。

同時定期開展主題學習,如舉辦家庭教育主題講座、研討會、沙龍,精選專家,確保內容能夠覆蓋家庭教育的多個維度與熱點難點問題,爲家長提供科學的家庭教育理念與方法。

在動態課程方面,以入戶家訪、電話家訪等多種形式,有針對性地開展心理課程入家庭活動。利用楓樹山社區“紅楓心動力”項目,鼓勵家長轉換身份加入心理健康教育服務者團隊,參與爲特殊兒童送溫暖等活動。

在特色課程方面,注重學生和家長的心理成長。“育林家”學堂藉助家長及社會資源,利用體育館、高校圖書館、社區活動中心等開展特色活動。如“家長進課堂”項目、“成長典禮”項目等,在學生各個成長節點開展有儀式感的活動,並邀請家長參與。

學校還藉助高校心理教育專業力量,優化課程設置,在各年級有計劃、分年段、有步驟地推進心育常規課程,全面提升學生心理素養。協同社區、醫院、高校以融合爲理念,將“擁抱新學期”“心靈治癒四格漫畫”“心理遊園會”等活動與週會、班會、學科教學相結合,讓每一名學生都成爲心育課程的受益者。

獲得一份看得見的成果

在不懈努力下,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取得了顯著成效。學校心理課程學生參與率達到100%,心理問題干預有效率超過80%。心理普查結果顯示,學生心理問題檢出率明顯下降。

教師的心育能力也得到了明顯提升。學校以“融合”爲理念,跨學科、跨學校、跨區域開設的“心育+語文”“心育+勞動”“心育+思政”等教學融合課例,有萬餘名師生參與。學校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協同育人模式推廣到全區100餘所中小學校,形成區域推進的整體效應,由學校、醫院、社區等聯合打造的網絡心育課程累計點擊量超過百萬人次,形成了一定的輻射效應及可推廣、可複製的心育模式。

(作者單位:湖南省長沙市雨花區育新小學)

《中國教育報》2025年08月10日 第02版

作者:何儉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