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行副行長:預計今年淨息差下行幅度收窄,LPR或維持下調趨勢
3月28日晚間,中國工商銀行副行長姚明德在該銀行2024年度業績發佈會上表示,整體判斷2025年淨息差下行還是一個行業共性,但是下降的幅度在收窄。關於今年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的走勢,基本判斷是2025年LPR報價還將繼續維持下調的趨勢。
姚明德進一步表示,從宏觀政策來看,資產端的收益水平仍然存在較大的下行壓力,2024年LPR三次下調利率,同時存量房貸的利率也在調整,這些調整因素的影響將在今年逐步顯現出來。2025年財政政策更加積極,貨幣政策更加適度寬鬆,推動經濟持續回升向好,這也對銀行的息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從銀行經營來看,負債端加強成本管控的效果在逐步顯現。近年來全行業一起共同努力,資產端防止資金空轉,負債端落實“利率調整兜底條款”的自律倡議,持續提升銀行業服務實體經濟的可持續性。銀行業整體的息差收窄情況在2024年下半年已經出現了邊際改善。
“從工商銀行自身情況來看,2024年我們行主動加強低利率環境下的資產負債佈局調整,優化大類資產擺佈,強化負債成本管控,工商銀行堅決不打價格戰。年末淨息差較上年末下降19個BP,這個趨勢在行業裡面算是比較優的,成績是不錯的。同時,年底的數字較上半年下降了一個BP,所以我們感覺到整體的變動趨勢在向好,降幅在收窄。”姚明德說道。
談及LPR走勢預判,姚明德談到,LPR的形成機制是由市場供需關係、商業銀行報價以及央行貨幣政策工具共同決定的。LPR的變動需平衡實體經濟的融資成本、銀行盈利能力和宏觀風險防控三重目標。近年來存款利率傳導機制不斷暢通,政策利率下調後,引導帶動LPR跟隨調整,降低社會融資成本。商業銀行也將根據這種趨勢適時調整存款的掛牌利率,降低負債成本、穩定息差水平,提升服務實體經濟的可持續性,更好地平衡穩增長與防風險、支持實體經濟與保持銀行體系自身健康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