貢獻「中國力量」 陸國際溼地城市總數達22個 全球第一

大陸國際溼地城市總數達22個 居全球第一 。圖爲24日在辛巴威維多利亞瀑布城開幕的《溼地公約》第十五屆締約方大會上,《溼地公約》秘書長穆鬆達·蒙巴爲中國浙江杭州代表頒發國際溼地城市證書。(新華社)

中新社25日報導,中國大陸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微信公衆號消息,在剛剛開幕的《溼地公約》第十五屆締約方大會上,上海崇明、浙江溫州、雲南大理、福建福州、浙江杭州、江西九江、西藏拉薩、江蘇蘇州、湖南嶽陽等9個城市獲「國際溼地城市」認證。至此,大陸國際溼地城市總數達22個,居全球第一。

上海崇明是從溼地中發展起來的城市,有着全世界最大的河口沖積島,溼地覆蓋面積近70%。浙江溫州實施濱海、海島和城市溼地系統修復,構建了全域溼地保護格局。雲南大理形成了高山湖泊與城市相依相伴的獨特格局,是高原湖泊溼地保護、治理與合理利用的典範。福建福州創新溼地治理體系,打造從潮汐灘塗到紅樹林帶,從觀鳥天堂到非遺傳承的詩意棲息地。浙江杭州西溪國家溼地公園是中國大陸首個國家溼地公園,也是城市溼地保護利用的典範。江西九江是東亞-澳洲西亞水鳥遷飛路線上的重要節點,世界聞名的珍禽王國和候鳥天堂。西藏拉薩拉魯溼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積最大的城市天然溼地。江蘇蘇州擁有豐富的蘆葦蕩、荷塘、生態島嶼和水生森林,展現了江南水鄉特色的湖濱溼地風光,是城市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範例。湖南嶽陽的洞庭湖溼地是中國大陸第二大淡水湖,是長江江豚的主要棲息地。

由公約認證的「國際溼地城市」,是城市溼地生態保護的最高成就。目前,全世界共有「國際溼地城市」74個。此前,中國哈爾濱、海口、東營、武漢、鹽城、南昌等13個城市,分別於2018年和2022年先後獲「國際溼地城市」認證。這些溼地城市溼地資源豐富,溼地景觀獨特,不僅溼地生態系統及生物多樣性得到有效保護,還實現城鄉人民共用優良溼地生態空間的美好願景。

據瞭解,當地時間7月24日,《溼地公約》第十五屆締約方大會在辛巴威維多利亞瀑布城開幕,大會的主題爲「保護溼地共築未來」。中國大陸代表團團長、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有關負責人在致詞中表示,中國大陸不斷建立健全溼地保護法治體系,推出《溼地保護法》,持續提升執法監督能力水準,堅決守牢溼地生態安全底線,全國溼地面積穩定在5635萬公頃以上。全面保護溼地生態系統,紅樹林面積淨增長0.83萬公頃,是全球少數幾個紅樹林面積淨增加的國家之一,互花米草擴散態勢得到根本扭轉,除治率接近90%,共除治8.6萬公頃。強化4條跨境中國大陸的鳥類遷飛通道保護修復,2025年監測到途經中國大陸東亞—澳洲亞遷飛通道的候鳥數量,較2024年增加14%。持續開展國際合作,成功舉辦COP14大會,建成國際紅樹林中心,共用經驗、共謀合作,爲全球溼地保護貢獻了「中國智慧」、「中國力量」。

辛巴威總統愛默生·姆南加古瓦在開幕致詞感謝上屆締約方大會主席國中國大陸給予全面幫助。《溼地公約》執行秘書長穆鬆達·蒙巴表示,中國大陸在溼地保護方面取得顯著進展,爲全球溼地保護事業提供寶貴經驗。同天舉行部級高級別會,通過旨在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的《維多利亞瀑布宣言》。《溼地公約》是最早的政府間多邊環境公約之一,致力於全球溼地生態系統保護和合理利用,促進人類可持續發展。目前,締約方已發展到172個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