貢獻陸經濟2%!蘇州建「智造之城」 打造國際消費中心

蘇州商貿業發展定位爲培育創建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圖爲去年12月12日長江干線最大汽車滾裝碼頭海通太倉汽車碼頭在蘇州正式開港投入生產營運。(大陸央視)

澎湃新聞5日引述《蘇州日報》此前報導,當地以0.09%國土面積和1%人口,貢獻大陸國2%經濟總量,3%工業增加值,4%實際使用外資和6%進出口總額。作爲中國大陸的經濟大市,蘇州工業優勢凸出,1.4萬家規模以上企業覆蓋35個工業大類、171箇中類、516個小類,規上工業總產值逾4兆元(人民幣,下同),在大陸所有城市中僅次於深圳,正打造全球有領先地位的「智造之城」。

按照統計口徑,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按「賣方所在地」計算,既包括本地企業銷售在本地的實物商品金額,也包括銷往外地的;同時,將電商平臺的銷售數據計入相應商貿單位的實際經營地區,而非平臺註冊地區。繁榮的製造業,使蘇州持續以新供給、優質供給創造新需求,激發消費潛力。

人口結構也會對社消零總額產生影響。2023年底蘇州全市常住人口1295.8萬,其中戶籍人口僅786.8萬——相對年輕的外來人口的涌入,使蘇州15-59歲人羣的數量達877.0萬人,即每三個常住人口中有兩人以上處於勞動年齡,利於大宗消費增長。

去年3月,大陸國務院發佈《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後者主要針對大衆消費;4月,蘇州在全省率先推出汽車、家電以舊換新一攬子政策,補貼資金總額1.2億元,推動汽車換「能」、家電換「智」。

據江蘇媒體報導,「家電以舊換新消費季」活動補貼額度2000萬元,涵蓋20類商品,消費者可享政府補貼、商家補貼、廠家補貼、舊機抵價四重優惠,單筆補貼最高1500元,單個用戶累計補貼最高4500元。對汽車以舊換新、直接新購各補貼5000萬元,單車最高補貼6000元,全市484家經銷企業開展配套促銷並爭取廠家優惠,放大政策帶動效應。

據統計,去年蘇州限額以上單位實現汽車類商品零售額比上年增長7.2%,其中新能源汽車增長57.4%;限額以上單位實現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商品零售額增長57.2%。

同時,在即時零售、直播帶貨等新業態新模式快速發展的帶動下,線上消費活躍,全市限額以上批發和零售業通過公共網路實現的零售額比上年增長20.0%。

據「十四五」專項規畫,蘇州商貿業發展定位爲培育創建國際消費中心城市,顯著提高在全國貿易網路中的樞紐地位,成爲重要的商貿流通中心。今年,蘇州仍將把提振消費放在凸出位置,開拓新業態、新場景,落實好以舊換新政策,促進汽車、家電、家居家裝等大宗商品消費;組織開展各類直播賽事,加大對直播頭部機構、人才的培育招引力度;出臺首發經濟發展政策,引進落地各類品牌首店200家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