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面臨下市「董座貸款摜壓股價」 正峰私募增資反虧千萬

▲正峰工業公司前董事長李育成涉嫌炒股、內線交易等遭起訴 。(資料照/記者劉昌鬆攝)

記者劉昌鬆/臺北報導

工具機大廠正峰工業(1538)前董事長李育成,涉嫌在2022年間,公司辦理私募增資以解決惡化的財務時,用私人公司帳戶連續3個月摜壓股價,導致正峰股價跌幅近同類股5倍之多,最後只能以偏低價格完成募資,損失1172萬元,李育成還趁機用個人帳戶買賣股票,臺北地檢署22日依違反《證券交易法》起訴李育成。

起訴指出,正峰公司2011年間投資薄膜太陽能電池設備(CIGS),但後續發產不如預期,李育成在2021年7月接任正峰董事長後,股東會同時通過辦理私募增資,到了2022年3月,正峰公告前一年度財報,顯示公司累積虧損已達實收資本額二分之一,財務持續惡化恐有下市之虞。

李育成眼見私募期間期將屆滿,又難找到人募資,決定自掏腰包,向銀行貸款應募,但因資金不足,因此利用自己與母親的帳戶,連續在市場上以低價掛賣手法摜壓股價,或是高價買入以吸引投資人跟進方式,導致正峰股價從2022年2月14到5月12日之間,股價從10.25元跌到6.69元,跌幅34.73%,大於同類股及大盤的跌幅7.79%及13.22%。

等到正峰繼續走跌到5.68元后,李育成召開董事會決議以每股6元的低價,與李育成個人掌控的慶成公司達成私募,雖應募金額達4487萬688元,但實際上正峰因股價被故意壓低,損失了1172萬5000元可募得資金。

除了壓低正峰股價涉嫌炒股、背信外,李育成因爲這些個人操作,知道最後私募增資會順利完成的內線消息,在限制交易時間內,多次買賣正峰股票,不過最後虧損40萬元。案經檢察官唐仲慶調查後,依《證券交易法》操縱股價、背信、內線交易等罪嫌起訴李育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