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團體:面對對等關稅要比誰的氣長
三三會理事長林伯豐昨(8)日表示,臺美兩國之間的對等關稅稅率尚未出爐,政府應參考中國大陸、日本及韓國的稅率爲基礎,再去努力爭取臺灣的權益。不過他認爲,相較於這些國家,臺灣的談判籌碼相對有限,可以等競爭國的稅率結果出爐,再進行微調。
工總昨日也表示,從目前已公佈關稅的東南亞國家來看,美國對這些國家課徵的對等關稅都不低,由此來看,臺灣被課的稅率多寡,也可能不會太樂觀。不過就像經濟部長郭智輝說的「我們沒有悲觀的權利」,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當多數國家都被美國政府課了較高的關稅後,臺灣出口廠商就必須要「比誰的氣比較長了」。
工總強調,臺灣企業不只要與亞洲其他國家比氣長,也要與美國消費者比氣長,畢竟調漲的關稅最終要轉嫁給消費者。目前臺灣比較大型的出口廠都透過各自的協商能力爭取最有利的條件,但是對規模較小的中小企業就很辛苦了,工總認爲,臺灣與美國的對等關稅若能維持在10%~15%,則相對有利,最起碼也期待能少於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