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基金改革 哪些人受的影響最大?
本報記者 顧夢軒 夏欣 廣州、北京報道
公募基金改革方案初稿(以下簡稱“方案初稿”)的要點近日在業內瘋傳。方案初稿整體包含公募基金考覈機制、費率改革、發展權益類產品、合規管理、代銷機構和其他行業建設六大方面內容,着力解決“基金賺錢、基民不賺錢”問題。
一位公募基金業內人士在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方案初稿旨在針對當前行業問題提出了更有針對性的改革舉措,圍繞鼓勵中長期投資、以關切投資者利益導向爲考覈重點、改革權益產品發展、做好合規風控監管等主線,若後續落地執行,將對整個行業產生深遠的影響,有望重塑中國公募基金業的發展邏輯,推動從“規模驅動”向“能力驅動”轉型,有助於構建更具韌性和活力的公募基金行業生態,提升投資者的持有體驗,吸引更多長期資金進入市場,助力公募基金行業持續健康高質量發展。
今年1月23日,證監會主席吳清表示,按照去年9月26日中央政治局會議關於穩步推進公募基金改革的部署,證監會提出了一些有針對性的改革舉措,目前已形成方案初稿。
投資策略長期化
方案初稿顯示,改革公募基金考覈機制,將業績與投資者服務類指標作爲重點。
具體來看,第一,公募基金高管層面,降低規模、排名、收入、利潤等指標權重,基金業績指標權重不低於50%。第二,基金經理層面,建立長週期考覈機制,具體指標爲:三年以上業績不低於80%,五年以上業績不低於50%;將淨值增長率、基金利潤率、盈利客戶佔比、業績與基準偏離度等指標加入基金經理考覈,相關權重不低於80%;基金利潤率在高管業績中考覈權重不低於50%,在一般投研人員業績相關指標中不低於50%。
從上述要求看,方案初稿對於基金業績要求不低。就目前狀況看,有相當數量的基金產品不達標。
Wind數據顯示,截至3月20日,729只有最近三年業績的股票型基金收益率全部低於80%;385只有最近五年業績的股票型基金中,只有129只收益率超過50%,佔比33.5%。
5989只有三年業績顯示的混合型基金中,最近三年收益率超過80%的只有5只;2970只有最近五年業績顯示的混合型基金中,最近五年收益率超過50%的有679只,佔比22.9%。
記者注意到,雖然方案初稿對基金的五年業績要求略低於三年業績,但是記者查詢Wind數據發現,全市場主動權益基金(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的五年業績普遍要好於三年業績。
記者注意到,不論是三年業績還是五年業績,都有大批主動權益類基金收益率不佳。以混合型基金爲例,最近三年收益率跌超50%的基金有54只,其中,最近三年業績最差的是金鷹多元策略基金A份額(-65.38%)。混合型基金中,439只混合型基金最近五年收益率爲負的有439只,佔比14.8%,其中,最近五年收益率最差的是富榮價值精選基金C份額(-59.15%)。
湘財基金方面表示,長期以來,如何統一管理人、基金經理以及持有人利益問題,一直是投資者所關心甚至詬病的話題。此次方案初稿中關於薪酬改革及考覈對此作出了明確的迴應,這是監管層傾聽投資者心聲、切中問題要害的舉措。然而,在此框架下,如何識別、區分三年以下投資業績的歸因問題,比如業績表現不佳是其長期配置邏輯還是個人能力有限,公募機構該如何評價基金經理的中短期行爲,也關乎投資者的切身利益,這些技術上的細節仍有待進一步細化。
“三年以上業績考覈權重不低於80%,五年以上不低於50%,這倒逼基金經理減少短期調倉(當前主動權益基金平均持倉週期僅11個月),強化基本面研究和均衡配置,高頻調倉行爲減少,投資策略轉向長期化。”奶酪基金投資經理潘俊表示,參考美股經驗,若換手率從260%降至120%,每年可節省約400億元交易摩擦成本,同時降低A股波動率20%以上。
上述公募基金業內人士指出,這種長週期考覈機制,直擊“基金賺錢,基民不賺錢”的行業痛點,從制度上遏制短期主義和投機主義,鼓勵基金經理關注長期業績,減少短期行爲,提升投資決策的科學性和穩定性,推動行業從“規模擴張”轉向“價值創造”。
“同時將淨值增長率、基金利潤率、盈利客戶佔比、業績與基準偏離度等指標加入考覈,使得考覈體系更加全面,有助於提升基金的整體管理水平。”上述業內人士強調,尤其是盈利客戶佔比這一指標的引入,將促使基金公司更加關注客戶的實際盈利情況,提高客戶滿意度,提升客戶黏性和市場口碑,形成業績和口碑的良性循環。
格上基金研究員託合江指出,方案初稿中強調的三年以上和五年以上的業績考覈指標,將促使基金公司更加註重長期投資策略,減少短期投機行爲,避免爲了追求短期收益而暴露過大的風險敞口。同時,把基金利潤率、盈利客戶佔比等指標納入考覈,主要是解決“基金賺錢,基民不賺錢”的問題,基金公司與投資者的利益綁定也將更加緊密。此外,方案初稿鼓勵基金公司拓展權益類產品,特別是“低費率+絕對收益+業績報酬”和“長期股票投資+定期分紅”兩類創新產品,這將推動權益類基金的規模增長,提高市場活力。
更注重絕對收益
公募基金行業的薪酬一直是基民關心的話題。方案初稿中提及,要結合產品與業績比較基準情況,對低於業績比較基準10%或者負收益的產品,基金經理薪酬下降50%。
記者查閱Wind數據發現,以最近三年業績爲例,全市場14100只基金中,有3512只基金低於業績比較基準10%,佔比24.9%。在這3512只基金中,摩根中小盤跑輸業績比較基準133.79%;宏利成長基金和宏利週期基金也跑輸業績比較基準超過100%。
目前公募基金經理薪酬大概在100萬元—500萬元區間不等,如果因爲跑輸基準而降薪,損失不小。
湘財基金方面指出,由於絕對收益與市場貝塔息息相關,同時不同的基金經理對相對收益和絕對收益偏好不同,很難簡單評判是相對收益好還是絕對收益好。因此,未來是否會有所區分還有待方案初稿落地再做進一步觀察。從根本上講,無論是相對收益還是絕對收益,優秀的基金經理都能夠從中長期中勝出,並且給持有人帶來豐厚的回報。
潘俊指出,基金經理薪酬與基金業績的深度綁定,迫使基金經理規避高風險投機行爲。此次薪酬改革通過“降薪追索+延期支付”的剛性約束,重構了“基民—基金經理—基金公司”的利益鏈條,標誌着公募行業從“規模至上”轉向“價值創造”。對行業而言,長期資金入市、波動率下降和機構定價權提升是核心趨勢。對基金經理而言,職業風險與能力要求同步升級,真正具備產業洞察力的投研精英將成爲市場主導力量。“長期看,這或成爲A股擺脫‘融資市’標籤、邁向成熟市場的關鍵制度支撐。”潘俊說。
託合江表示,通過將基金經理的薪酬與基金業績緊密掛鉤,可以更好地實現基民、基金經理和基金公司之間的利益綁定,提高投資者的滿意度和信任度。基金經理將面臨更大的業績壓力,因爲一旦基金業績低於基準10%或出現負收益,其薪酬將被大幅削減。這將迫使基金經理更謹慎地進行投資決策,減少盲目追逐熱點的行爲。基金經理將更加註重長期業績,減少短期投機行爲。基金公司和基金經理需要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能力和投資水平,以適應未來的行業環境。
對於方案初稿的內容,上述公募基金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未來將積極響應基金改革,優化薪酬與考覈機制改革、升級並強化投研體系建設、加強產品與服務創新,力爭提升投資者獲得感和滿意度,促進行業健康高質量發展。在產品供給端,未來將推出更多適配投資者需求的產品,加大中低波動型產品創新力度,同時大力發展權益類基金,重點佈局“低費率+絕對收益”和“長期股票投資+定期分紅”等創新產品。
(編輯:夏欣 審覈:何莎莎 校對:顏京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