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股銀 全年防詐經費逾億
公股銀行採取多項防詐措施,根據財政部國庫署統計,八大公股銀2021年至2024年合計已投入逾6,000萬元防詐經費,2025年全年預計再投入超過1億元,盼能有效防制詐騙。圖/本報資料照片
公股銀2025年防詐經費預算
近年公股銀行採取多項防詐措施,根據財政部國庫署統計,八大公股銀2021年至2024年合計已投入逾6,000萬元防詐經費,2025年全年預計再投入超過1億元,盼能有效防制詐騙。
觀察公股銀2021年至2024年與防詐相關經費執行概況,2021年合計數爲662.1萬元,之後逐年增加,至2024年已成長至3,151.1萬元,增幅達375.93%,且2021年至2024年4個年度投入的防詐經費達6,496.9萬元,2025年度預計投入經費更高達1億0,825萬元,較2024年度實際執行數增幅爲243.53%。
進一步從各銀行編列預算數來看,以合庫銀行防詐相關經費預算最高,2025年預計投入3,801.1萬元,其次是第一銀行、彰化銀行,分別預估爲2,720.5萬元、2,253.5萬元。
公股銀拚防詐,除配合相關主管機關政策,加入「疑涉境內外金融帳戶預警機制」、「灰名單通報平臺」及「金融資料調閱暨聯防通報電子化平臺」等聯防機制外,也參與「鷹眼識詐聯盟」,以及由兆豐銀行號召各公股銀與科技業者合作成立的「金融與科技反詐大聯盟」、由華南銀行建置的「雷神識詐模型」等,皆爲公股銀希望透過新興科技運用有效防制詐騙的具體作爲。
另多家公股銀亦針對存款帳戶或電子化交易包括網路銀行、ATM及信用卡等推行風險管控強化措施,並持續加強相關員工教育訓練及宣導活動,以敦促員工積極落實防詐工作及提升民衆防詐觀念。
但立法院預算中心對公股銀營運概況評估報告指出,儘管近年公股銀爲防範詐騙採取多項措施,相關經費亦逐年增加,但警示帳戶數仍持續增加,且更發生銀行行員涉及與詐騙集團共謀的情形,因此建議公股銀應持續完善相關內控制度及防詐措施,並確切落實執行,以達有效防制詐騙,保障民衆資產安全目標。
針對部分公股銀曾發生理專挪用客戶款項或行員挪用公款等情形,因而遭金管會裁罰案件,財政部表示,對於裁罰案件皆已要求所屬公股金融事業於通報時同步檢附後續處置計劃,並納入持續督導與強化改善措施,另財政部於績效評鑑考覈亦視個案情節輕重予以核扣總分,如屬共通性風險事項,會於各項會議強化宣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