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200需求強勁 聯電組團搶攻先進封裝商機
文.洪寶山
川普4月2日的對等關稅,是上半年影響股市最大的變數,臺灣32%的關稅率,讓加權指數跌到4月9日的17306低點,國安基金進場護盤,加權指數在7月4日見到22842高點,經歷60個交易日、共5536點,平均每天上漲92.26點,這速度其實是慢的,從清明(15°)到小暑(90°),是太陽節氣中的「升勢段」,象徵陽氣漸盛、氣溫升高,也是資金活水逐漸冒頭的時期。
臺股進入技術指標過熱修正期
但也正因爲這段時間陽氣轉強,常伴隨資金流向變數(半年度結帳與第三季布局交錯),人心猶疑、情緒起伏,這些現象,放到股市裡,就是「多空拉鋸期」、「震盪轉折期」,極易出現變盤。
正好應了川普的7月8日對等關稅談判寬限期大限,而臺灣不在首批公佈的名單內,川普將談判協商時間延長到8月1日,股民對於不確定因素的延長感到不安,量縮價跌回測二十日均線支撐,可以看出國安基金試圖縮小跌幅的護盤痕跡,也就是說,在川普正式公佈臺灣的對等關稅率之前,臺股進入技術指標過熱的修正期,等待臺積電的7月17日法說會指引。
上次法說會臺積電對第二季展望是:「預估第二季營收將落在284~292億美元,季增約13%;毛利率區間爲57~59%,營益率約47~49%。」截稿前臺積電6月營收還沒公佈,若要達成法說會提出的第二季指引,6月營收至少要達到約10~10.5億美元(約310~325億新臺幣),才能補足過去兩個月的落差,7月8日臺積電股價拉尾盤收1080元,感覺市場對6月營收是有信心的。
由於承接輝達AI伺服器的廣達、鴻海、緯創、緯穎等公司已經公佈6月營收,就試圖從下游的營收來推估臺積電的6月營收能否讓第二季展望達標。
AI晶片市場動能可能較預期強勁
NVIDIA GB200晶片由臺積電製造,假設上述臺廠出貨伺服器,都搭載相同晶片組(GB200+CPU等),且各家出貨結構差異不大,因此臺廠營收可視爲掛鉤臺積電的晶片出貨量。緯穎6月營收858億,代表其整體AI伺服器出貨估值。假設AI晶片成本佔整體伺服器售價約30~40%(典型伺服器晶片成本比例),則粗略換算臺積電6月可能營收落點約爲700~800億元晶片代工收入(約21~24億美元)。
詳細估算如下:緯穎晶片營收估算,858億×35%≈300億元新臺幣晶片營收,緯穎約佔臺灣AI伺服器ODM出貨總量中1,000/2,400≈42%,換言之,臺灣整體ODM伺服器6月晶片營收接近300÷0.42≈714億元新臺幣。
晶片成本轉換成臺積電營收,臺積電未必全收晶圓代工費,但若晶片佔比的100%都由臺積電代工,可視爲其晶片營收等價,最保守估算約700~800億元新臺幣晶片代工收入,換算爲美元,約21~24億美元。如果估算正確的話,推估臺積電晶片營收約21~24億美元(新臺幣700~800億),明顯高於必須達標的10.1億美元門檻,代表AI晶片市場動能較預期的更爲強勁。
聯電拿下高通先進封裝訂單
聯電爲什麼可以拿到高通的先進封裝訂單?就是因爲輝達的GB200需求強勁到供應仍吃緊,代表臺積電的COWOS擴產還是追不上需求,給了聯電跨入先進封裝的機會,前幾天聯電拿下高通的先進封裝訂單,就代表四大CSP對輝達的需求大到讓其他IC設計業者搶不到臺積電的COWOS產能,於是給了聯電+華邦電+智原+矽統跨入先進封裝的機會。
臺積電產能吃緊持續至2025年底
如果臺積電的先進封裝可以滿足市場需求的話,那麼聯電可能也拿不到高通的訂單,臺積電目前的先進封裝(如CoWoS、SoIC)產能極度吃緊,2024~2025年訂單幾乎全數被AI大廠(如NVIDIA、AMD)預訂,許多新進或中小型客戶難以取得產能,臺積電官方與業界預期,先進封裝產能吃緊將持續至2025年底,2026年底CoWoS產能可望從每月70,000~90,000片提升至每月100,000~130,000片,較2024年成長三至四倍,供需纔有望逐步緩解。
在此之前,AI晶片、HPC等高階應用仍將面臨產能排擠與價格上漲壓力,其他IC設計公司則需尋求多元化供應鏈或替代產能,這就是聯電看到的商機。而且很難說明年臺積電的先進封裝產能就能滿足市場需求,因爲主權AI的基礎建設纔剛起步。
聯電能獲得高通先進封裝訂單,關鍵在於其技術領先、量產經驗、一站式整合平臺、產能保障、成本效益與產業分工合作優勢,聯電攜手智原、矽統、華邦電、日月光等產業夥伴,建立跨供應鏈垂直整合的先進封裝生態系,能提供從晶圓製造、設計、記憶體整合到封裝測試的全方位解決方案。這種一站式平臺能協助客戶加速3D封裝產品的導入,並解決異質整合所面臨的設計、製程與測試挑戰。
聯電建立跨供應鏈 垂直整合先進封裝生態系
聯電具備2.5D/3D堆疊、晶圓對晶圓(Wafer-on-Wafer, WoW)Hybrid Bonding、TSV(矽穿孔)與高精密矽中介層等先進封裝技術,早在十年前即將TSV技術導入AMD GPU,並持續累積中介層量產經驗,能滿足高通AI、高效能運算(HPC)等應用對高頻寬、高效能的嚴苛需求。從傳統設計服務轉向高複雜度的異質整合封裝,尤其在2.5D封裝案持續擴大,3D封裝也開始貢獻NRE(一次性工程費用),預計2026年進入量產。
智原的先進封裝專案多聚焦於16奈米FinFET以上製程,首創垂直分工商業模式,能管理2.5D/3D封裝全流程,並推出支援直通矽晶穿孔(TSV)的客製化Interposer製造,提升封裝效能與彈性。矽統的技術優勢在於高速傳輸晶片開發,並具備結合先進封裝技術(如2.5D/3D、扇出型封裝等)切入AI與高效能運算供應鏈的潛力。華邦電聚焦CUBE高頻寬記憶體與Hybrid Bond技術,2024年起小量出貨,2025年將開始對營收產生有意義的貢獻。
※理財週刊1298期更多精采文章:
◎封面故事>AI大閱兵 關稅炸彈放榜 趨吉避凶
◎發行人語>AI取代不了的工作
◎理財我最大>傳揚臺灣契作、與人共好文化 微熱山丘帶你感受回甘的人情味
◎理善大家來>感恩世新的撫育
◎全球理財觀>GB200需求強勁 聯電組團搶攻先進封裝商機
◎AI智能交易>全球市場轉折點!經濟數據回暖 通膨風險再起
◎解碼房市>臺灣賣房竟賣到「負數」! 上半年移轉棟數創近八年新低
◎封面故事>銷美比重低 臺股新防線點名
◎許博解法說>先進製程推進 中砂連三月營收創高
◎財經趨勢透視鏡>大而美法案過關 七月多空行情分野
【全文未完,詳細內容請參閱最新一期《理財週刊》1298期。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來源;訂閱理財週刊電子雜誌或免費下載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