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左營南門圓環施工引爆爭議 市府澄清:能改善交通
交通局說明,左營南門圓環路型改善工程並非拆除圓環,而是配合新臺17線開闢的整體計劃之一,將圓環改爲正交十字路口,維持整體交通服務水準。記者石秀華/攝影
近期因臺北公館圓環拆除爭議,高雄左營南門圓環進行路型改善工程引起質疑,外界擔心會破壞古蹟,圓環取消後使交通惡化,且經費、工期都較公館圓環更多、更長;市府交通局、工務局今澄清,此案並非拆除圓環,而是將圓環改爲十字路口,因應新臺17線完工後的車流,能有效提升交通,且工程規模和公館圓環差異大,不能比較。
針對左營南門路型改善工程引發外界擔心交通狀況,交通局說明,本案並非拆除圓環,而是配合新臺17線開闢的整體計劃之一,工程會將圓環改爲正交十字路口,以因應新臺17完工後,車流預估移轉30至50%翠華路車流至南門圓環,尖峰小時交通量由850輛,增加至2000輛,工程能維持整體交通服務水準。
左營南門圓環爲新臺17線銜接既有臺17線之重要節點,因應臺積電開發進駐楠梓產業園區,臺17線完工後,南門圓環交通量大增,高市府爲此將圓環改爲正交化十字路口,增加單向3車道使該路段服務水準可維持在C級,既有圓環空間將改造爲人行廣場、增加行人遊憩動線。
此次圓環改造也是國定古蹟左營舊城「見城計劃」中一環,圓環路型調整及地景廣場設置等空間改善方案,使南門得以與東門串接,讓過去南門從「孤懸於圓環」的狀態中迴歸舊城整體,更易於市民遊憩,交通局同時運用部分空間改造爲52席路外汽車停車場,解決當地停車需求。
對於外界質疑南門圓環較臺北公館圓環施工期長且經費高,高市工務局強調,這是新臺17線南段三期工程,與國定古蹟左營舊城「見城計劃」配合施作,工項包含道路拓寬、寬頻管道設置、交通號誌設置、新設停車場、人行步道改善與公共空間景觀等,中央覈定「永續提升人行安全計劃」1.72億元;而臺北公館地下道填平工程僅進行平面化處理,在工程量體、設計概念不可相提並論,不適合比較。
高市府澄清,南門爲國定古蹟會完整保留,並藉由圓環拆除後的交通改善,營造更安全、友善的古蹟周邊步行與觀光環境,讓文化資產獲得更佳保存與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