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 自行車道布建 議員籲參考日本
高市府交通局今年3月在三民區博愛一路首次導入「保護型自行車道」設計,高市議員張博洋認爲,目前僅完成同盟路至北平路段,短短160公尺形同虛設。(任義宇攝)
高市府交通局今年3月在三民區博愛一路首次導入「保護型自行車道」設計,有效讓自行車與行人分流,不過,高市議員張博洋認爲,目前僅完成同盟路至北平路段,短短160公尺形同虛設,建議布建自行車道完整路網。對此,交通局迴應,今年已向公路局申請接續計劃,盼透過專業分析,訂定全市自行車道路網。
高市三民區「保護型自行車道」將快車道外側的「未定義空間」改成「自行車道」,並把原本的路外停車格往中間移動,讓自行車族及行人有更安全的交通環境,高雄首度引入此項設計,引發各界討論。
張博洋表示,縮小快車道面積,迫使駕駛人減速,同時將自行車與人行道分流,確實是人本交通推進的一大步,但目前僅完成同盟路至北平路段約160公尺,根本形同虛設,且高雄市並非每條道路都如博愛路,擁有充足空間施作相同設計。
因此他建議,無法施作「保護型自行車道」的道路,可以參考日本岡山市「自行車及行人共用道」案例,於人行道上以標線或植栽分隔出自行車區與人行區,如此一來,在不用考量路幅窄寬的情況下,能降低自行車與汽機車衝突,也減少行人與自行車交織的風險。市府應依照不同路況採用最適合的配套設計,建置完整自行車道路網。
對此,交通局迴應,高市先前已完成交通部環島路線改道規畫及既有觀光自行車路線的騎乘環境檢核,今年交通局已向公路局申請接續計劃,希望透過完整專業分析,訂定全市自行車道路網發展計劃,預計中央覈定後,於今年底前可先就示範道路提出改善規畫,並在1年內提出整體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