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國際演藝廳閒置5年 苦等補助
高雄客家文化園區的「高雄國際演藝廳」,5年前業者約滿退場後多次流標,閒置至今,去年又因凱米颱風損毀屋頂導致內部積水,至今未完全修繕。記者宋原彰/攝影
高雄客家人口逾40萬,客家文化園區內的高雄國際演藝廳是重點展演平臺,但5年前業者退場後多次流標,去年又遭凱米颱風損毀屋頂,閒置至今,議員批整修牛步化。高市客委會坦言需6千萬元經費,正重新規畫空間,轉型活化。
客委會迴應,演藝廳使用10年設備陳舊,內部360個座位難吸引售票表演,僅適合學校或藝文團體辦典禮或成果發表,考量高雄已有多處藝文展演空間,演藝廳整修未符經濟效益,因此思考重新規畫內部空間。
高雄國際演藝廳2010年啓用,2020年底委外營運租期屆滿後無廠商投標而暫停營運,客委會去年9月起3次招租均流標,原因包括設備陳舊,租金較先前高,今年5月客委會將租金打3折,僅1家投標,考量廠商缺乏具體營運構想,最終廢標。
演藝廳閒置多時,去年又因屋頂未及時修繕,凱米颱風時造成舞臺區機電設備泡水損壞,評估整修費用高達6千萬元。
審計部決算報告也指出,這處演藝廳遭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列爲閒置設施,高市府整修政策反覆,影響再利用期程。
議員張博洋說,演藝廳交通不便,內部設備毀壞更影響廠商投資意願,升級進度緩慢。客家園區整體整修工程明年初將完工,將拓建風雨頂蓋廣場等設施與一路之隔的盤花公園相呼應,期望演藝廳能加速活化。
高市客委會主委楊瑞霞表示,國際演藝廳初步打算分隔空間提供民間使用,或與客家傳播機構合作建置攝影棚。客家文化園區的機電設備已陸續修復,本月已向行政院客委會申請約1800萬元經費升級展廳軟硬體,不過中央尚未覈定。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