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地下管線 監控系統挨批虛設

高雄氣爆後市府建置平臺提供地下管線資訊及施工即時影像供閱覽,但近年頻發生施工挖破管線案件,造成瓦斯外泄、停水,議員怒指「地下有無管路,挖了才知道」,質疑管線缺乏三維資訊,實測也有七成五施工影像是黑畫面,批智慧城市淪爲口號。

工務局道路挖掘管理中心表示,高雄建置的3D管線系統是依據國土署公共設施管線資料標準,按不同管線類別以顏色區分,並利用管線平面座標配合埋設深度繪成擬3D管線,中心已逐步推動攝影測量,保存管線埋設真實樣貌,惟3D攝影測量成本高,因此只在危安管線挖掘施工時才建置。

2014年高雄發生嚴重氣爆,工務局着手建置地下管線圖資,近年更創設數位孿生5D智慧城市工務管理暨決策輔助平臺,將全市建物、道路橋樑、路燈、公園、地下管線嘗試3D化,彙整近百項監測數據,獲今年智慧城市創新應用獎。不過近年卻屢發生挖破管線案件,市議員白喬茵怒批,「路底下有沒有管,挖了才知道」!

她說,輔助平臺只將管線圖面變色塊,無法呈現深度,三維不精準且單調,且僅提供紙本,無授權施工單位使用平臺,也無法透過平臺即時告知突發資訊。日前她在平臺點選4個搶修工程,竟有3個監控影像回傳訊號異常,甚至呈黑畫面,「監控系統形同虛設」。

她更指,英國打造地下資產管理系統,涵蓋三維管線分層資訊,並有風險預警、即時數據更新,公私部門可依權限查看特定管線分佈,避免重複挖管,1年節省3.45億英鎊,反觀工務管理平臺共享性低,且僅供市府內部使用。

挖管中心表示,今年會辦理挖管系統改版作業,將英國經驗納入參考;就管線單位未能回傳施工影像提供即時監控,將加強抽查,並對未落實辦理的管線單位與現場施工人開罰與扣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