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車站兩側站東、站西路「缺乏自行車道」 騎士被迫騎上人行道

高市府年初在博愛一路畫設「保護型自行車道」,未銜接至高雄車站,民代質疑政策做半套。記者宋原彰/攝影

高雄車站年初啓用後,車站天棚銜接綠園道成貫穿南北的自行車道,變成觀光亮點,但車站下方的站東、站西路卻未劃設自行車道,造成自行車和汽機車爭道亂象,而高市交通局年初在博愛一路劃設「保護型自行車道」,也未銜接至高雄車站,民代質疑政策做半套,應加速強化車站周邊的自行車交通系統。

高雄火車站天年初啓用,完整串連綠園道,形成全長15.3公里的自行車道,已成爲高雄最新旅遊秘境、單車族一大福音,尤其在高雄車站段,民衆可以在6公尺高空道路飛越鐵路,欣賞景觀公園和城市全貌,是全臺唯一一條可飛越鐵路的自行車道;然而下方的站東、站西路卻遭詬病無設置單車道。

高市府今年初在高雄車站以北博愛一路,在同盟一路至北平一街路段畫設「保護型自行車道」,縮減快車道後,在機車停車格外側畫自行車道,使自行車不必行駛於人行道,提升安全性,但該車道以南未銜接至高雄車站,以北僅至愛河之心,南北向各僅有近130公尺自行車道,民代認爲進度不足,城市中軸線主幹道應加速全段劃設。

市議員張博洋表示,站東、站西路未有自行車專用道,自行車騎士須與汽機車爭道,部分騎士則被迫騎上人行道,不僅需繞行,亦影響行人權益,造成動線混亂;此外博愛一路自行車道長度短,未涵蓋整條中軸線主幹,通行連貫性不足,建議市府將車道向南延伸至高雄車站、向北延伸至高雄巨蛋,強化步行與自行車交通系統。

交通局表示,站東、站西路爲單向3車道路型,車流量大,受限於道路寬度,難以再畫設自行車道,另依「市區道路附屬工程設計規範」,自行車與行人共用道淨寬以3.0公尺以上爲宜,最小2.0公尺,目前兩路旁人行道寬度足夠,可開放共道,市府將加掛行人及自行車專用標誌。

此外,針對博愛一路自行車道加長,交通局表示,愛河之心以南至北平一街、遼寧一街至高雄車站期已陸續增設自行車道,考量該區街廓較寬敞,能銜接博愛一路經同盟二路口以北的道路線型,維持上下游車道數一致,愛河之心至高雄車站整條路段,未來將配合道路刨鋪時機,逐步調整線型,以強化自行車及行人通行安全。

交通局解釋,博愛一路自愛河之心以北路段,道路寬度相對縮減,且沿線路口多設有街角外擴設施,條件不利於獨立劃設自行車專用道,目前已向中央申請「永續提升人行安全計劃」,推動改善措施,研議設置自行車道可行性。

高雄車站天棚下方的站東、站西路未畫設自行車道,造成自行車和汽機車爭道亂象。記者宋原彰/攝影

高雄車站天棚下方的站東、站西路未畫設自行車道,造成自行車和汽機車爭道亂象。記者宋原彰/攝影

高雄車站天棚下方的站東、站西路未畫設自行車道,造成自行車和汽機車爭道亂象。記者宋原彰/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