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溫成職安危機 熱傷害就醫人數3年增至74.4%
高溫成職安危機,熱傷害就醫人數3年增逾7成4。圖爲清潔工人攀爬高樓在炎熱的太陽底下清理玻璃。(示意圖/本報資料照片)
時序還未進入夏季,中央氣象署今年已發佈多次「高溫資訊」。綠色和平24日以勞動部的熱危害指引推估,發現第三級(危險)及第四級(極度危險)時數不斷增加,19至64歲的熱傷害人數也從2022年的1622人成長至2024年的2829人。有勞團呼籲,勞動部應提供依據讓勞僱雙方有所依循,如勞工退避權、僱主防護義務等。
綠色和平24日以勞動部的熱危害指引推估,發現第三級(危險)及第四級(極度危險)時數不斷增加。(林良齊攝)
依綠色和平推估,六都熱危害總小時數從2022年的1148小時成長至2024年的1796小時,光是六都就有近397億元潛在損失。綠色和平專案主任方君維表示,高溫會造成勞動生產力下降,造成經濟損失、勞工健康風險,政府應採取立即有效行動。
臺灣勞工陣線秘書長孫友聯說, 近年臺灣夏天越變越長,因環境高溫導致熱危害越來越嚴重,面對越趨頻繁的熱危害、應有更準確的作法,勞動部應提供相關依據讓勞僱雙方能夠更明確依循。
此外,臺灣大學公衛學院環境與職業健康科學研究所教授楊孝友引用多份研究指出,熱危害可能會造成農民等戶外工作者慢性脫水,導致腎臟損傷,以臺灣數據來看,農民慢性腎臟病盛行率原本就較一般人高,而無高血壓、糖尿病等非傳統性腎臟病比率也較高。
綠色和平表示,經濟部的政策中,臺灣生產總值(GDP)及投資額的討論往往忽略高溫對經濟活動的具體損失評估,尤其是戶外勞工因熱危害而減少工時、延後工期,導致整體生產效率下降。經濟部應立即進行高溫對整體經濟的影響評估,以設計有效的政策措施來減少氣候變遷對灣經濟的壓力;許多僱主不熟悉熱危害預防指引,難以有效應對高溫帶來的健康風險。勞動部應加強宣導與教育,使僱主清楚理解熱危害預防措施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