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盛直指「這家公司」已不只是組裝廠了 大升目標價至400元

臺股示意圖。圖/AI生成

高盛證券指出,鴻海(2317)基於二大因素,包括AI伺服器業務高速成長、摺疊手機趨勢崛起,使該公司已逐步成爲AI與高階電子產品製造的核心供應商。看好長期成長動能,高盛建議「買進」鴻海,並大升目標價至400元,居外資圈最高。

高盛大中華科技產業研究部門主管張博凱直指,鴻海正進入一段快速的獲利成長期,主要是由AI伺服器業務帶動。目前鴻海機櫃級AI伺服器出貨量正快速放量,平均銷售單價(ASP)也因產品升級而提升。

由於AI伺服器的成本結構與傳統伺服器不同,雖因GPU成本高昂而使毛利率較低,但因ASP帶動營收規模擴大,且若營業費用維持穩定,就能展現強勁的營運槓桿,因而帶動營業利益率更高。

而鴻海龐大的AI伺服器業務,除改善營業利益率持續走揚外,也帶動淨利年增率明顯上升,並讓鴻海逐步脫離成長飽和的智慧手機市場,轉向高成長的資料中心市場,這種業務結構的轉變,將推動市場對鴻海估值的重新評價。

另一方面,蘋果將於2026年推出摺疊式iPhone,將帶來新的「外觀變革」,對鴻海的組裝與供應鏈角色是另一個成長契機。

張博凱特別表示,鴻海上一次本益比創歷史高點是在2017年,當時正值iPhone 推出全螢幕設計,同樣是一波形態革新。因此這次蘋果摺疊機的登場,預期將可能重演估值提升的情境。

此外,張博凱認爲,AI伺服器與電動車的全球市場規模,都是iPhone的二倍,特別是鴻海在AI伺服器領域,依賴高技術門檻與客戶高黏着度,市佔率提升潛力最大,使AI伺服器與電動車將取代iPhone成爲中長期主要的成長引擎。

事實上,鴻海的策略能長期穩定取得訂單,張博凱原因有三:一、全球化生產佈局:分散地緣政治風險與關稅的不確定性;二、垂直整合:提升效率;三、全球大型生產基地:讓客戶取得更好的地域分散優勢。

由於看好鴻海已不只是組裝廠,未來更有獲利結構改善具可持續性、市場在上升週期中願意給予較高估值、即便AI產業資本支出波動但鴻海仍具成長韌性、在iPhone供應鏈中持續保持領導地位等四大優勢。

因此張博凱除建議「買進」鴻海外,更將目標價由263元大升至400元,升幅高達52%,居外資圈最高,因而激勵16日股價開高收高,終場大漲16.5元、收223元,漲幅達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