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齡飲食每週至少1顆蛋更安心 研究發現失智風險可降47%
▲研究發現每週至少吃1顆蛋,罹患阿茲海默症的風險可降低47%。(圖/達志示意圖)
記者邱俊吉/綜合報導
吃雞蛋好處不少,現在又多了一個新動力。食品專家韋恩在臉書分享,一項針對千位高齡者追蹤近7年的大型研究指出,每週吃1顆以上的雞蛋,相較於極少吃蛋者,罹患阿茲海默症的風險可降低47%,顯示雞蛋可能有延緩腦部退化的保護作用。
韋恩在臉書粉專「韋恩的食農生活 」寫道,該研究由美國Rush大學團隊進行,共納入1024名平均年齡81.4歲的受試者,所有人都沒有認知退化的跡象,經平均追蹤6.7年後,有280人陸續出現阿茲海默症症狀,佔比約27%,而從飲食紀錄可見,每週吃1顆以上雞蛋,失智風險明顯較低。
研究團隊在578名參與者過世後進行腦部分析,進一步發現常吃蛋者腦中「β-澱粉樣蛋白」與「Tau蛋白」堆積較少,而這2種蛋白正是阿茲海默症的重要指標。
學者推論,雞蛋中的「膽鹼」成分可能是保護腦部的關鍵,其爲乙醯膽鹼的原料,和記憶、學習密切相關,也是神經細胞膜的構成要素之一,而1顆蛋黃即含有約每日所需25%的膽鹼,且還含有Omega-3脂肪酸,2者皆被認爲有助維持神經健康。
韋恩寫道,過去有人擔心雞蛋中膽固醇過高而不敢食用,但已有研究指出,提升血中膽固醇的主要來源並非蛋類,而是其他含飽和脂肪的飲食,故對於關注腦部健康者而言,雞蛋可說是低成本又有科學證據的重要飲食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