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齡更生人重建與重生之路更漫長遙遠 更保臺東分會陪伴在左右

▲高齡的潘先生出獄後,回到長濱鄉,過着困苦的生活。(圖/臺灣更生保護會提供)

記者吳銘峰/臺北報導

更生人因案入獄服刑,出獄後可能已經是高齡的更生人,由於在獄中沒有機會積存退休金,高齡的更生人出獄後,求職更是困難,也大大減少在社會中生存的能力。更保臺東分會最近接手一名63歲的潘姓更生人案件,透過陪伴、技職訓練、溝通媒合,讓更生人更穩固的生活,順利復歸社會。

本件案主潘先生,現年63歲,因毒品案服刑多年。出獄後,他面臨與社會脫節的困境,心中充滿不確定。沒有存款,捕魚維生的船隻已破壞,無工作也無依靠。唯一同住的哥哥關係疏離,甚至形同陌路,且哥哥曾花光潘男的存款,兄弟情感如寒冬般冰冷。他回到臺東長濱鄉內兄弟共有的房子,對未來感到迷茫。他曾嘗試找工作,卻因年齡、前科及缺乏技能屢遭拒絕。他坦言:「全村的人都知道我坐過牢,看我的眼神都不一樣。」這種被社會排斥的失落讓他幾乎喪失希望。

更保臺東分會個案管理師主動介入,耐心聆聽他的故事,不帶偏見,瞭解其背景需求,展開個別化社工服務,協助潘男重訂生活目標,逐步建立社會支持網絡。

個管師連結當地就業服務檯,協助潘男參加木工職訓,並透過村長媒合簡單修繕與打掃臨時工作,讓他重拾工作節奏與信心。經濟方面,個管師協助申請慈濟基金會緊急生活補助,並定期領取實物銀行物資,穩定基本生活。心理重建亦是重要一環,個管師安排臺東地檢署心理諮商,協助潘男釐清長年壓抑的情緒與信任困難。經過多次晤談,他學會與過去和解,認識自己值得被接納,重新建立人際連結。

數月來,潘男努力適應社會,與村民互動漸趨融洽,能自行尋找工作及獲得親友協助,逐漸自給自足。他的眼神不再無助,而是充滿希望與感激。透過個管師的陪伴與社會資源的支持,潘男的人生逐步迴歸正軌。即使跌入谷底,每個人都值得被重新接納,只要有人願意伸手,爲被遺忘者點亮希望之燈,人生皆有重啓的可能。

▼更生保護會協助高齡復歸社會的潘先生。(圖/臺灣更生保護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