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關節 更是重建患者對生活的信心

(來源:衢州日報)

轉自:衢州日報

通訊員 王星怡

近日,在江山市中醫院骨科病房內,醫生薑國良在爲患者換藥。他動作輕柔嫺熟,小心揭開敷料查看切口情況,隨後用碘伏棉球仔細消毒,再覆蓋無菌敷料並貼合邊緣,整個過程嚴謹規範、一氣呵成。

“老師以前說,骨科醫生就像木匠,這話一點不假。”姜國良收拾完器具後說道。在他眼中,骨科工作與木匠幹活異曲同工,都強調動手能力與力學思維的結合。“骨科像是在骨骼框架上‘做工程’,既需要紮實的醫學知識支撐,也得有木匠般的精細操作精度。”

作爲江山市中醫院骨科骨幹,姜國良擅長髖膝關節置換術、脊柱胸腰椎骨折微創手術,以及四肢骨折創傷、股骨頭壞死等疾病的診療。2004年,他考入湖南中醫藥大學7年制中醫骨傷科專業,師從河南省洛陽正骨醫院膝關節疾病研究治療中心主任王戰朝教授,主攻關節外科,其間接觸並完成了大量髖膝關節置換手術。

“手術不能爲了追求速度而忽略精度,哪怕是細微偏差,差1毫米,10年後可能就是翻修手術的導火索。”王戰朝教授的這句話,如同烙印刻進了姜國良的職業基因,影響着他十餘年的關節置換職業生涯。2024年,從浙二醫院進修歸來的他,率先在江山市中醫院開展膝關節置換術及胸腰椎骨折肌間隙入路椎弓根釘棒內固定術,至今已完成超50例髖膝關節置換手術。

在姜國良看來,骨科的核心是功能重建。“骨科以骨骼、關節、肌肉及相應神經系統爲診療對象,通過修復或替代解剖結構實現功能重建,成功的重建能讓患者快速康復。”他深知患者術後康復之路漫長,爲此建立了詳細隨訪檔案,在術後1周、1個月、3個月等關鍵節點,通過門診複診、電話隨訪、線上答疑等方式,提供持續關懷與指導。在患者羣裡,他也耐心解答每一位患者的疑問。

“好的骨科醫生,重建的不只是關節,還有患者對生活的信心。”姜國良說,他既是骨骼框架上的“木匠”,更是患者生活裡的“擺渡人”,要用專業和愛心,做好一名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