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關稅罩頂 歐美中小企 淪最大苦主
各國中小企業應對高關稅做法
川普關稅戰本意讓製造業迴流美國,但高關稅不但重創美國中小企業,也令歐洲企業獲利被壓縮。由於川普發動貿易戰劍指中國大陸,中國製造業正急於在海外另找新市場與合作對象,當中印尼廠商可能意外成爲關稅戰下的受惠者。
中美關稅戰加劇之際,CNBC報導,部分中國製造業廠商已暫停生產,並尋找新的市場。訂單的流失,也讓中國民衆的飯碗不保。高盛預估,中國約有1,000萬至2,000萬勞工,正在從事出口到美國的相關工作。
中國貿促會28日公佈對中國1,100餘家外貿企業進行的問卷調查,顯示受美國加徵關稅影響,近50%的受訪外貿企業表示將減少對美業務,同時有75.3%的企業將拓展新興市場,以彌補對美出口數量的下滑。
中國貿促會發言人趙萍表示,受訪企業因關稅政策變動頻繁,不確定性大增,難以做出長遠規畫,但在穩外貿政策幫助下,外貿企業正在開闢增量市場、拓展內銷市場、增強供應鏈韌性。
代表逾8萬家美國小企業的權益組織Small Business Majority則指出,川普對中國課145%高關稅衝擊整個商界,小企業缺乏與供應商談判的籌碼而受傷最嚴重。因小企業難以找到中國以外的平價替代品,在美國本土又因高關稅而增加採購成本,最終可能被迫漲價、裁員甚至倒閉。
歐洲企業也面對困境。關稅戰令歐元意外走強,打擊企業海外獲利。法國巴黎銀行根據歷史經驗,若歐元持續升值1成,歐洲企業獲利即被壓縮2%到3%之間。巴克萊認爲歐元走強加上歐洲經濟增長放緩,對歐企是雙重打擊。
中國廠商因美國高關稅而尋找替代市場,其中,印尼擁有2.8億人口是龐大消費市場,其大量年輕勞動力也讓其製造業極具發展潛力,被視爲可取代美國的新市場。
由於美國對印尼課徵32%對等關稅,遠低於中國被課的145%稅率,不少中國廠商前往與印尼廠商合作生產,然後把產品賣往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