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放條例將出爐 核後端基金將達5千億
《高放處置場選址條例》草案即將出爐,如果訂定高額回饋金,加上近年物價、利息調升,核後端營運基金規模恐擴張到5000多億。圖爲核三廠反應爐。(本報資料照片)
經濟部核後端基金(2024年10月)覈定用途
攸關核廢料處理的核後端營運基金,後年將來到每逢5年的重估期。經濟部評估,因爲《高放處置場選址條例》草案即將出爐,如果訂定高額回饋金,加上近年物價、利息調升,基金規模恐擴張到5000多億。但是因爲臺電到時可採「分年提撥」,對電價影響不會太大。
早年核電廠營運時,就已將除役後的處理、核廢場建置費用都考慮進去,在覈能發電中每度提撥0.17元,納入核電電價成本中。後來有回饋金提撥、蘭嶼遷移核廢料、物價等因素,重新評估基金提升到4774億元,缺口達1700億,臺電改爲「年金制」,到2025年止,每年納入電價成本中提撥補足,至今年已完成。
累積目前核後端基金,臺電提撥加上孳息,總經費達4847億,水位比設定高。不過依《電業法》規定,基金每5年得重估一次。由於上一次重估延誤到2022年才覈定,因此下一次重估時間爲2027年。
經濟部表示,評估作業需要時間,臺電大概明年就會先啓動,初步看由於物價通膨、利率調升,基金往上走難免。因爲《高放條例》年底前會出來,除了高放最終場址成本要重算,裡面也會設計地方回饋金等,假設訂很高,那麼基金規模確實可能達5000多億,甚至更高。但對此臺電可採分年提撥,每年僅200億左右,對電價影響不會太大。
而原來基金編列近600億作集中式中期貯存場規畫,在有幹室貯存場暫時頂替下,是否還需要花錢,連臺電都有疑慮。但經濟部認爲,中期場是非核家園小組決議,除非小組說不做,不然暫時不會移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