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政界促投資移民買樓放寬 門檻從642萬美元降至385萬美元
香港特首李家超17日將發表施政報告,傳地產建設商會倡議放寬投資移民赴港買樓門檻;圖港維港兩岸的高樓大廈。(中新社)
香港特首李家超將於17日發表任內第4份施政報告。樓市庫存高企,政商界呼籲推出措施提振市場。多個政黨在施政報告建議中提出降低購房門檻至3000萬元(港幣,下同,約385.6萬美元)。地產建設商會倡議,進一步放寬投資移民赴港買樓門檻,計入投資額度上限由1000萬增加至2000萬,以加大吸引力,爲樓市注入活水。
綜合大公、文匯報等港媒報導,自去年推出「新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以來,反應持續熱烈,廣受業界及資產擁有人歡迎,截至今年8月31日,投資推廣署接獲申請1963宗,預計可爲香港帶來投資金額逾580億元(約74.5億美元)。
「新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容許申請人投資住宅物業,該單一物業成交價須爲5000萬或以上,而包括住宅及非住宅物業的房地產投資,獲計入符合最低投資門檻的要求的總投資上限爲1000萬元。
多個政黨建議放寬買樓限制,由5000萬元(約642萬美元)降至3000萬元。其中,經民聯地產及建造界議員龍漢標提議,將5000萬元住宅物業門檻降至2000萬乃至取消,並建議提高投資移民計劃中房地產投資上限至1500萬。
而地產建設商會主席樑志堅向港府提交有關樓市建議措施,進一步放寬投資移民赴港買樓門檻,計入投資額度上限由1000萬增加至2000萬,即無論購買3000萬元、4000萬元或5000萬元住宅,計入投資額度最高均爲2000萬元,以加大吸引力。
樑志堅表示,隨着香港整體經濟復甦,市民購買信心提升。近月樓市慢慢向上,他預料樓價至今年底升4%至5%,若施政報告出臺相關利政策,將爲樓市走勢提供支撐。
有消息指,降低買樓門檻阻力不大,即使門檻降至3000萬,仍屬中高端住宅,不影響細價樓上車客( 首次置業人士)市場,有助於吸引投資和資金有序入市。
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副局長陳浩濂日前出席「亞洲銀行業高峰會」時表示,香港財富管理業務的資產管理規模超過一半以上資金自本地及內地以外地區,反映流入香港的資本來源多元。他又認爲,香港作爲非常自由的經濟體,可投資範圍覆蓋本地及海外,致力成爲國際金融及資產管理中心,令投資移民計劃持續有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