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區全國政協委員蘇清棟:香港可爲內地科創企業搭建融資上市和“走出去”的橋樑|2025全國兩會
南方財經全媒體集團全國兩會報道組 龐成 實習生 鄧安晴 北京報道
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大對科技創新、綠色發展、提振消費以及民營、小微企業等的支持,完善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標準體系和基礎制度。
全國兩會期間,港區全國政協委員、港區省級政協委員聯誼會主席蘇清棟在接受南方財經全媒體集團全國兩會報道組記者採訪時表示,香港在與內地金融市場互聯互通方面發展前景廣闊,且具備扶持中小微企業的成熟經驗,可以爲內地科技創新企業搭建多元融資和上市的橋樑。
蘇清棟表示,今年兩會,他關心國家在發展新質生產力佈局中如何發揮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優勢,向多元高端產業的深度轉型。他表示,香港在金融監管、法律體系上具有與國際接軌的優勢,通過促進內地跨境資金流動和集聚國際金融資源,爲國家高水平對外開放注入香港活力。
南方財經:今年全國兩會,你重點關心那些話題?
蘇清棟:今年兩會,我主要關注幾個議題:一是從國家的戰略佈局角度,特別是國家大力發展新質生產力的背景下,香港的發展機遇。我希望,通過國家頂層設計,促進香港加快從傳統優勢產業向多元高端產業的深度轉型。比如發展創新科技產業,拓展文化創意、數字經濟等,以增強香港經濟的抗風險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同時,藉助國家高質量發展的國際合作佈局,進一步鞏固和提升香港在國際金融、航運、貿易等領域的中心地位,在國際舞臺上發揮更重要的作用。
二是關於北部都會區建設議題。我思考如何發揮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優勢,推動金融與產業對接,引導金融資源向北部都會區的新興產業傾斜,支持傳統產業轉型升級。
作爲閩籍委員,我也關心家鄉的發展。今年我也建議要加快泉州南翼高新區開發建設,以發揮泉州在推動兩岸交流交往中的獨特優勢,打造兩岸融合發展的重要引擎。
南方財經:你也是港區省級政協委員聯誼會的主席。過去一年,主要做了哪些工作?
蘇清棟:2024年,我有幸接任港區省級政協委員聯誼會主席。港區省級政協委員聯誼會的一個旨在促進香港與內地各方面的友好交流合作,支持香港特區政府依法施政的愛國愛港社團。
過去一年,在香港本地,我們深入社區,爲基層市民排憂解難,推動兩項重點工作。一是與港九、新界的地區團體合作共建“社區客廳”,爲基層市民提供解決生活困難的相關服務。二是推動本會內地45個省市的港區政協委員羣體與香港44個區議會地方選區對接,定點支持一個小選區開展市民服務,增強市民對國家的歸屬感。
我們積極支持香港發揮內聯外通優勢,主動擔當內地企業“走出去”和把海外企業“引進來”的雙向跳板,促成了正大製藥集團與泉州南翼國家高新區建設指揮部、晉江市人民政府簽訂戰略合作協議;積極推動香港各界與祖國內地交流交往,組織委員赴內地考察,瞭解國家發展,促成香港社會各界及外企與內地在經貿、文體、旅遊等方面的投資合作。
此外,我們還積極參與內地社會公益事業,會同浙江省有關單位設立愛心專項基金;關愛香港青少年成長,支持屬會香港政協青年聯會推出多個品牌活動,增強香港青少年對中華文化的認知,提升對國家的歸屬感和認同感。
南方財經:你長期關心香港金融業發展。香港金融市場在支持內地科技創新、培育新質生產力方面,可以發揮什麼作用?
蘇清棟:香港是國際金融中心,具有連通世界、集聚國際金融資源等多重優勢。在支持內地科技創新和大力培育新質生產力方面,可以發揮多重作用。例如,可以提供多元化融資渠道,包括上市融資、債券融資、吸引國際資本等。香港擁有成熟的資本市場,其上市門檻相對靈活,對於不同發展階段、不同規模的內地科技企業具有吸引力。人工智能、生物醫藥等新質生產力企業可以選擇在港上市。香港債券市場發達,內地科技企業可以在香港發行綠色債券、科技專項債券等多種債券產品,滿足企業的資金需求,支持科創項目的開展。
另一方面,香港作爲國際金融中心,匯聚了全球大量的金融機構和投資者,能夠吸引來自世界各地的資金投向內地科創領域,爲內地科創企業引入國際戰略投資者、風險投資等提供便利。香港能夠將國際資本與內地科創項目有效對接,幫助內地科技企業拓展國際融資渠道,解決資金瓶頸問題,推動科技創新成果的轉化和產業化。
此外,香港金融市場在金融產品和服務創新方面具有較強的能力和動力,可以爲支持內地科技創新,推出新的金融產品和服務模式。香港可以提供科技金融貸款、知識產權證券化等,滿足內地科創企業多樣化的金融需求。
南方財經:你認爲,進一步深化香港與內地金融市場互聯互通還有哪些空間?
蘇清棟:香港是連接內地與世界各地的重要橋樑和窗口,能高效對接內地與國際金融市場,促進跨境資金流動。我認爲,兩地可以圍繞以下方面,進一步深化兩地金融市場互聯互通。
一是創新拓展交易渠道與產品。比如香港可以繼續推出離岸國債期貨,增加香港股票市場高息紅利類股票標的數量規模,吸引內地高息紅利股票標的在港持續上市的同時,增加引入東南亞和其他地區高息紅利標的。
二是可將跨境理財通2.0試點範圍從大灣區延伸至長三角和京津冀,擴展粵港澳大灣區跨境理財通產品,實現香港與內地經濟發達地區的互利共贏。
三是加強金融基礎設施對接。比如推動支付系統互聯,爲兩地居民提供全天候即時小額跨境匯款服務。再比如,促進跨境徵信互通,增加跨境徵信互通業務試點,便利企業跨境融資,把“內水”“港水”用活用好。
四是在加強監管合作與風險防控方面,建立協同監管機制。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建立跨境金融風險監測平臺,實時監測資金流動、市場交易等情況,及時發現和預警潛在風險
五是加強金融人才培養與交流。建立兩地金融人才交流合作機制,推動金融人才的雙向流動,開展金融人才培訓和認證合作,提高金融從業人員的專業素質和跨境業務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