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交所CEO陳翊庭:DeepSeek爲經濟帶來全新活力,中國市場正成爲投資者關注焦點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孫遲悅 香港報道

3月26日,在世界經濟論壇和貨幣體系諮詢委員會2025年研討會的“智能時代的融資增長”主題對談中,港交所首席執行官陳翊庭表示,DeepSeek的開發和應用能夠爲經濟提供強大動力,這種動力將有助於緩解當前全球經濟發展中的各類碎片化問題。DeepSeek的出現是一個重要時刻,它不僅展示了人工智能技術的潛力,也爲投資者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視角。

“隨着技術的快速發展,任何國家或地區都無法承受被時代拋棄的風險”,陳翊庭指出,DeepSeek作爲一種人工智能軟件,其出現和發展不僅能夠推動生產力的提升,更能夠爲經濟帶來全新的活力。

新興技術將刺激財富增長

對談環節中,富蘭克林鄧普頓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Jennifer M. Johnson和古根海姆合夥人首席投資官Anne Walsh探討了新興技術對金融服務的影響。

Johnson指出,人工智能(AI)技術的應用使得金融服務更具經濟可行性,並能夠爲投資者提供個性化的投資機會。她以富蘭克林鄧普頓爲例,說明AI技術如何幫助資產管理公司更好地滿足客戶目標。

Walsh則表示,美國即將迎來一場巨大的“財富轉移”,這一過程中,金融素養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她指出,投資者對風險的看法以及資金使用方式正在發生變化,與此同時,創新的投資理念也不斷涌現,如私募市場和加密貨幣等。這些新興領域爲投資者提供了前所未有的選擇機會,也爲財富增長帶來了新的可能。

然而,Walsh也提醒,金融服務行業的“去監管”趨勢日益明顯,這爲行業帶來了潛在風險。她強調,美國監管機構需要在放鬆監管的同時,確保投資者的權益得到保護,並找到監管與創新之間的平衡。

全球投資者對中國市場興趣增加

陳翊庭提到,近期市場動態的變化令人矚目,投資者對市場的關注度也在逐漸回升。她指出,儘管市場在一段時間內相對平靜,但投資者的熱情並未消失,只是企業家們在過去一段時間內選擇了保持低調。她認爲,這種市場動態的變化是長期積累的結果。

陳翊庭強調,DeepSeek的出現不僅是一個技術突破,更是一個市場現象。她指出,DeepSeek在過去一段時間內一直在低調開發,但由於投資者的關注度不夠,其影響力並未被充分認識到。然而,隨着市場的逐漸復甦,DeepSeek的價值開始受到關注。

陳翊庭提到,在2024年9月市場大幅反彈之後,全球投資者在過去幾個月中一直在積極研究市場動態。許多投資者在沒有充分準備的情況下進入市場,但隨着對市場的深入瞭解,他們開始意識到當前市場的估值水平和投資機會。她指出,這種對市場的重新評估和關注,推動了投資者對不同資產類別的重新配置,也促使他們對中國市場重新審視。

陳翊庭特別強調了中國市場的吸引力。她認爲,隨着全球經濟格局的變化,中國市場的潛力正在逐漸顯現。投資者對中國市場的興趣正在增加,尤其是在DeepSeek等新興技術的推動下,中國市場正成爲全球投資者關注的焦點。她強調,中國市場的吸引力不僅在於其龐大的市場規模,還在於其對新技術的開放態度和創新能力。

“中國在人工智能領域的發展具有獨特的優勢,包括龐大的市場規模、豐富的數據資源以及大量的工程技術人才和科學家。”春華資本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胡祖六指出,在過去十年中,美國一直是全球人工智能技術的領導者,但中國正在迅速縮小與美國的差距。他提到,中國在人工智能領域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儘管外部限制和障礙(如先進GPU的獲取限制)對中國的部分發展帶來了一定的挑戰,但這也促使中國的工程師們優化算法,提高模型效率,從而在有限的資源下實現與大型模型相當的性能。

胡祖六強調,人工智能技術的普及和成本降低是當前技術革命的重要影響之一。過去,人工智能的開發和應用成本極高,只有大型企業和少數公司能夠承擔得起。然而,隨着技術的進步,人工智能的開發成本正在大幅降低,這使得更多的中小企業、個人消費者以及普通投資者能夠參與到人工智能的應用中來。他認爲,這種成本降低將推動人工智能技術的廣泛採用,從而爲社會和經濟帶來更大的效益。

胡祖六進一步探討了人工智能生態系統的發展趨勢。他指出,儘管市場競爭激烈,但人工智能的發展不應僅僅侷限於單一的參與者。相反,市場需要多種不同的技術路線和方法來實現“超級智能化”的發展。他強調,全球範圍內的合作與競爭將共同推動人工智能技術的進步,而單一的技術路徑可能無法滿足全球多樣化的市場需求。

氣候等挑戰也爲金融行業帶來機遇

歐洲穩定機制(ESM)總裁Pierre Gramegna指出,歐元區當前正面臨多重挑戰。地緣政治碎片化是其中的關鍵問題之一,其短期影響顯著,而長期影響也不容忽視。他強調,來自美國的經濟衝擊雖然爲歐元區帶來影響,但同時也成爲了歐元區提升自身效率、加強合作的契機。

Gramegna表示,人口結構的變化也爲歐元區帶來了深遠影響。到2050年,歐洲將面臨每3名工作者對應1名退休人員的局面,而這一比例在中國也將達到2:1。人口老齡化帶來的養老金負擔問題,成爲各國亟待解決的難題。不過,Gramegna也指出,這些挑戰背後隱藏着巨大的機遇,金融服務和保險公司有望在應對人口老齡化的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

氣候變化是另一個備受關注的議題。Gramegna提到,儘管在某些地區,氣候變化的討論並不熱門,但其帶來的自然災害和風險卻顯而易見。歐洲穩定機制(ESM)正在積極增加其ESG(環境、社會和治理)投資,以應對氣候變化帶來的金融風險,如擱淺資產等問題。

在本次主題對談中,專家們一致認爲,當前的金融、氣候和人口挑戰雖然複雜,但也帶來了新的機遇。

“挑戰正在呼喚解決方案”,Gramegna強調,這些挑戰也爲金融行業提供了新的發展機遇。

Johnson和Walsh也對金融行業的未來持樂觀態度。她們認爲,儘管面臨諸多不確定性,但通過科技的應用和合理的監管,金融行業有望在應對這些挑戰的過程中實現新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