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概念追蹤 | 美國關稅調整提振港股科技板塊 國產替代加速(附概念股)
智通財經APP獲悉,美東時間4月12日,美方公佈相關備忘錄,豁免計算機、智能手機、半導體制造設備、集成電路等部分產品的“對等關稅”。這是繼美方4月10日暫緩對部分貿易伙伴徵收高額“對等關稅”以來,對相關政策做出的第二次調整。關稅壁壘的鬆動能進一步緩解供應鏈壓力,降低相關行業的貿易成本,增強相關企業的出口競爭力,提振市場信心,帶動板塊估值修復,對港股科技及電子製造板塊構成利好。
據悉,特朗普政府豁免了包括智能手機、計算機在內的關鍵電子產品關稅,旨在減輕對美國消費者的價格壓力和對科技行業的衝擊。實際上,智能手機這類熱門的消費電子產品通常不在美國本土生產,即使特朗普想要在美國建立產能也需要數年時間。
此前於4月11日,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發布關於半導體產品“原產地”認定規則的緊急通知,明確表示“集成電路”原產地認定爲“晶圓流片工廠”所在地而非“封裝測試工廠”所在地。這意味着,部分在美國流片生產的半導體產品可能因關稅影響而漲價。
近幾年,我國在芯片領域的扶持力度史無前例!國家集成電路產業基金三期重磅注資3440億元,規模超越一期與二期之和(3440億元>3428.5億元),都是政府在補貼攻克卡脖子技術,並且不遺餘力。
從長期看,特朗普關稅有望加速國內半導體設備、零部件、芯片的國產替代進程,加快本土半導體供應鏈建設,部分供應鏈或加速向其他國家轉移,形成新的國際合作關係,推動區域化趨勢,重塑全球半導體供應鏈格局。
東海證券發佈研報稱,3月整體需求持續增長,供給相對充裕,芯片價格築底反彈,企業庫存依然較高,預計2025年4月整體供需格局有望向好。在國際貿易政策收緊的背景下,國內半導體設備、關鍵零部件、高端芯片將充分受益於國產替代邏輯催化。
根據SIA數據,全球半導體銷售額(三月平均)截至2024年10月,已連續12個月同比正增長,預示半導體週期正處於上升週期,需求端來看,機構認爲AI帶來的雲端和終端芯片增量需求有望成爲本輪半導體週期上行的主要推動因素。
WSTS數據顯示,全球半導體2025年2月銷售額同比爲17.10%,增速環比有季節性收窄,2025年1-2月累計同比爲17.48%,體現出需求端的整體復甦。從全球龍頭企業庫存與庫存週轉天數看,整體庫存略微下降但維持近幾年高位,週轉天數連續8個季度維持高水平震盪。
光大證券研報稱,中美持續性高關稅將推動半導體國產替代加速。首先,以流片地認證原產地,美系IDM廠商競爭力受損,利好國內CPU、存儲、模擬、射頻、功率類廠商。
新規發佈前,美國流片生產的半導體若在東南亞或中國封裝測試,原產地可按照“封裝地”認定,但明確原產地按“流片地”後,美系IDM廠商價格競爭力下降,包含CPU廠商英特爾、模擬廠商ADI和德州儀器、射頻廠商Qorvo、存儲廠商美光科技、功率廠商安森美半導體等,利好國內相關廠商加速國產替代。
其次,美國芯片製造迴流戰略被打亂,利好中國成熟製程晶圓代工廠。
若中國關稅反制政策長期存在,一方面國產模擬、功率、射頻廠商競爭力增強,爲晶圓廠的成熟製程帶來更多訂單;另一方面,美系IDM廠商有望從美國流片轉向中國晶圓廠代工,以規避中國加徵關稅影響。
銀河證券認爲,美國關稅政策對中國半導體行業的影響較爲有限,短期來看,依賴美國市場的企業將面臨壓力。長期來看,關稅的影響有可能帶來下游需求復甦的推遲、相關訂單的取消等情況,國產替代和自主可控的企業有望受益。
信達證券認爲,近年來我國半導體產業鏈自主能力已逐步提升,對美國產品的依存度逐年下降。根據海關總署數據,2019年我國從美國進口集成電路產品的比例爲4.4%,2023年已下降至2.4%,但部分領域對美國依存度仍較高,此次關稅政策或進一步推動半導體自主可控。
相關概念股
中芯國際(00981):公司產能利用率已於1Q23階段性見底,3Q24達到90.4%,供需狀況持續好轉。AI拉動先進製程代工需求,中芯國際作爲大陸代工龍頭有望充分受益。需求端,由於先進製程可以同時帶來更快的處理速度和更好的功耗,AI時代雲端算力芯片(如英偉達H100,4nm)和終端SoC(如高通驍龍8Elite,3nm)對先進製程的需求持續提升。供給端,根據TrendForce,中芯國際於2021年開發出N+1,於2022年開發出N+2製程,是大陸少有能夠量產先進製程的企業,公司在大陸先進製程具有較高的議價能力,機構判斷未來本土算力芯片需求有望受益於國產替代而提升,中芯國際有望充分受益於本土AI浪潮。
華虹半導體(01347):業內人士看來,華虹半導體2024年第四季度付運晶圓數量和售價提升顯示,功率半導體市場正在開啓復甦。公司將繼續推進12英寸工廠的產能建設,重點發展55納米和40納米的MCU技術,並加強高壓功率器件的研發,以更好地滿足汽車和工業市場的需求。作爲全球領先的特色工藝晶圓代工企業,華虹半導體將受益於AI驅動的數據中心建設和功率及電源管理芯片類需求的增長,預計相關領域的市場需求將持續強勁。
上海復旦(01385):2024 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約35.90 億元,同比小幅增長;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約5.73 億元,同比下降20.42%。目前公司FPGA 產品線以28nm 製程爲主,部分65nm 製程千萬門級產品。2024 年公司新一代多款1xnm FinFET先進製程FPGA 產品完成樣片測試,2.5D封裝FPGA產品完成可靠性考覈,處於小批量產階段,市場端穩步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