贛州南康檢察行刑反向銜接助403名工人拿回血汗錢

來源:法治日報

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黃輝 通訊員 盧凌霞 黃昭才

春節前夕,400餘名農民工來到江西省贛州市南康區某工地門口。他們的身後,是總價上千萬元卻中途停擺的“明星工程”;他們的面前,是拖欠163萬元工資、聲稱“沒錢”的建設公司負責人。

當民事糾紛成爲拖欠工資的“擋箭牌”,當農民工的血汗錢被捲入合同糾紛的泥潭,一場由檢察機關牽頭,人社局、公安機關聯動的“護薪行動”有力開展……

千萬工程背後的“爛尾”困局

2019年,劉某、鍾某合夥成立江西某建設公司,主營裝修業務。2023年2月,該公司成功中標贛州市南康區一項裝修設計工程,合同總價高達1000萬餘元,並約定採取工程量清單計價法,工期爲四個月。

項目啓動後,劉某、鍾某先後招聘電工、泥工、木工、油漆工等班組共403名工人入場施工。在鍾某的帶領下,工人們開始熱火朝天地忙碌起來。

然而,好景不長。施工過程中,由於建設單位完成的施工效果經業主單位驗收不滿意,即將到達合同約定的期限時,仍有大量工程沒有完成。

業主單位多次發函要求建設公司進行整改、加快進度,但劉某、鍾某卻認爲業主單位“要求多、故意找茬”,雙方矛盾不斷升級,項目也因多次返工導致施工進度愈發緩慢。

2023年8月24日,業主單位以“延誤工期”爲由,單方面解除合同,責令建設公司撤場。工人們被迫停工,163萬元工資被拖欠,生活陷入困境。

農民工討薪遭遇“踢皮球”

“建設公司以‘沒結清工程款’爲由,讓我們去找業主單位要工資;業主單位卻說已支付700多萬元工程款,工人工資與自己無關。他們就是把我們當皮球踢,誰也不願意支付。”木工黃師傅拿着手裡的考勤記錄說。

事實上,劉某、鍾某安排工人進行施工作業期間,業主單位按照約定向該建設公司支付多筆工程進度款700萬餘元,但劉某、鍾某僅將收到的部分款項用於發放工人工資,剩餘資金去向成謎。

工人們多次討要工資未果後,便向南康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投訴反映。人社部門迅速介入,向劉某、鍾某發出《限期改正指令書》,責令其限期支付工人工資。但二人以“合同糾紛、項目未盈利”爲由,一直拒絕支付拖欠的工資。

從“拒不支付”到“認罪認罰”

贛州市南康區人民檢察院派員在該區根治欠薪工作專班值守期間,接到工人反映該欠薪問題後迅速開展調查。在調查覈實案情後,該院初步審查認爲劉某、鍾某涉嫌拒不支付勞動報酬罪,建議人社部門將案件線索移送公安機關立案偵查。

公安機關偵查後,依法對劉某採取刑事強制措施。檢察機關提前介入,向劉某、鍾某闡明用人單位與業主單位之間的民事糾紛不能成爲不支付農民工工資的理由,引導劉某、鍾某通過民事訴訟程序妥善解決合同糾紛。同時,向二人釋明拒不支付勞動報酬的法律責任,督促劉某、鍾某儘快籌措資金將拖欠的工資支付到位。

經多次釋法說理後,劉某、鍾某認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積極籌措163萬餘元,全額支付了拖欠工資,並取得工人諒解。

行刑反向銜接提升辦案質效

2024年5月31日,南康區檢察院依法對劉某、鍾某作出相對不起訴決定。檢察機關認爲二人具有自首、認罪認罰、全額支付工資並取得諒解等從輕、減輕情節,且案件未造成嚴重後果,故作出不起訴決定。

同時,檢察機關開展行刑反向銜接,向南康區人社局制發《檢察意見書》,建議區人社局對劉某、鍾某二人拖欠勞動報酬的行爲作出行政處罰,區人社局依法對二人罰款1.9萬元。

2025年1月21日,該案入選最高人民檢察院發佈的依法懲治拒不支付勞動報酬犯罪推動治理欠薪典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