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渭源檢察:用好“移動小課堂” 推動普法“零距離”

來源:法治日報

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趙志鋒 通訊員 魏燕 王明明

甘肅省定西市渭源縣人民檢察院發揮駐村工作隊+村幹部協作優勢,打造村幹部“帶路”、駐村工作隊主講的法治“移動小課堂”,採用體驗式、沉浸式、互動式教學方式,推動法治教育進村組、進農戶、進校園。

堅持抓全抓實,推動法治教育進村組。把握農活閒暇、民族節慶、聚會聚餐三個時間節點,依託活動室、院壩涼亭、村口樹腳三個羣衆常聚集地點,打造農村法治“移動小課堂”,將法治教育搬到“飯桌上、活動室、板凳中”,做到了“羣衆在哪裡、法治課堂就開到哪裡”,使法治教育延伸到農村治理末端,讓法治教育滲透到羣衆生產生活各方面。通過“線下”院壩會和“線上”微信羣開展“法治大講堂”5次,受教育300餘人次,羣衆遇事找法、解決問題靠法的意識顯著增強。

堅持抓細抓重,推動法治教育進農戶。立足羣衆需求,探索“精準滴灌”式農村普法宣傳方式,下沉農戶家中收集羣衆法律知識盲區、誤區,彙總形成普法教育重點選題,針對羣衆關心的婚戀糾紛、土地糾紛、鄰里矛盾等問題,通過專業知識講解、典型案例分析的“沉浸式”教學方式“送法上門”20次。緊盯農村“八類特殊羣體”,對接鎮司法所,掌握重點羣體基本情況,利用日常走訪、入戶“夜談”等形式爲重點人羣精準提供有效服務,各類普法重點對象學法、守法意識明顯提升。

堅持抓早抓小,推動法治教育進校園。關心關愛農村青少年兒童羣體,藉助學校開學、“兒童節”“憲法宣傳日”等契機,圍繞義務教育法、未成年人保護法和生活常見違法典型案例,推動“法治課堂”進校園3場次。聚焦預防青少年犯罪、校園暴力和欺凌、改掉沉溺手機不良習慣等問題,利用情景假設、以案說法等方式,融合“問答式”“搶答式”等教學模式,打造法治意識培育特色課程,受教育師生100餘人次,爲學生扣好了法治“第一顆釦子”。

下一步,渭源縣人民檢察院駐村幫扶工作隊將用好“移動小課堂”,定期鞏固和提升羣衆的法律意識,不僅將法治意識的種子埋在羣衆心裡,還要讓其成長髮芽,讓羣衆增強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意識,爲鄉村振興貢獻檢察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