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陽雲巖檢察用新更用心,“1+1+1”法治課堂開講了
來源:法治日報
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王家樑 見習記者 胡特旗 通訊員 馮圓圓
爲進一步提升未成年人綜合司法保護工作質效,營造呵護未成年人健康成長良好氛圍,貴州省貴陽市雲巖區人民檢察院(以下簡稱“雲巖區檢察院”)持續創新宣傳形式,多方參與凝聚合力,用心講好未檢故事,在新春開學季,傾力打造專屬未成年人的“法治第一課”。
一堂法治課上的“雙向奔赴”
當法治課搬上教室熒幕時,貴陽市女子職業學校的同學們聚精會神地傾聽檢察官的辦案故事,認真學習遠離電詐的法律知識,每個人都收穫頗豐。
“美容美髮和數字影像技術是孩子們學習的專業。爲了錄製好這節法治課,孩子們與檢察官線下交流課程主題,利用專業所學爲檢察官化妝造型、錄製課程。檢察官精心設計的法治小課堂播放範圍覆蓋全校四千餘人,‘檢校合作’達成默契。孩子們變被動接收者爲主動參與者,紛紛表示這種能親身參與的法治主題課一定要多上幾節。”貴陽市女子職業學校的老師笑着說道。
依託校園法治宣傳主陣地,雲巖區檢察院以法治副校長實質化履職爲切口,發揮司法機關法治宣傳專業性的同時結合具體學校學生特點因材施教,致力於改變既往“我教你學、我說你聽”的傳統法治講座形式。檢察官從法律知識的傳授者化身課堂學習的引導者,利用校方資源爲孩子們量身打造能應用所學、參與其中的“沉浸式”法治課堂,爲構建法治校園添磚加瓦。
一次零距離的“家”倍護航
“我們平日對小星疏於照料,在外打工時間沒個準點,常常回家天都黑了。今天檢察官的‘家訪’,讓我和孩子奶奶學到很多和青春期小孩溝通的技巧。今後我們對小星一定會多些耐心多些關愛。”未成年人小星(化名)的媽媽說道。
入夜,社區的務工人羣陸續回到家中,一場特殊的法治課正在進行——雲巖區檢察院未檢部門的檢察官和家庭教育指導老師將“一對一”的親職教育課堂設立在孩子們的家中,精心安排專屬未成年人監護人的“法治開學季”。
“我們所在的轄區有大量外來人口和隨遷子女,部分流動人員整日奔波於生計,容易忽略孩子的心理變化和行爲動態。流動人口的家庭教育問題一直是我們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的難點和痛點。爲此,我們聚焦流動人口家庭這一特殊羣體,把活動特別安排在家長們的下班時間,攜手專業的家庭教育指導老師,力求將科學的教育理念和正確的教育方法送入孩子們的家中,督促家長切實履行好監護職責,爲孩子們創造溫馨和睦的家庭環境。”雲巖區檢察院未檢部門的負責人馮圓圓介紹道。
一場“青春版”的夢想演講
“我畫的是我手臂上的紋身圖案。直到今天我纔想清楚,因爲內心深處渴望同齡人的認同,當初一時衝動選擇文身。對我來說,那是一段灰暗又孤獨的時光。如果回到那一天,我想對自己說,文身和抽菸並不會讓我成長爲與衆不同的大人,遠離誘惑完成夢想,這纔是真正‘酷’的事。”在主題爲“如果回到那一天”的演講現場,未成年人小瑞真誠地向大家分享道。
爲更具人性化和個性化地開展對涉罪未成年人的幫教工作,雲巖區檢察院拓展社會支持資源與社會工作服務中心開展合作。團體幫教現場,檢察官和社工老師化身活動的主持人和參與者,在“你畫我猜”的遊戲環節,向9名附條件不起訴考驗期間的未成年人普及法律知識,鼓勵未成年人以演講的方式傾訴心聲,引導未成年人覺察自我、重塑認知,激發未成年人追逐夢想的決心和行動意願,因人而異因案而異開展既有深度也有溫度的互動幫教。
未成年人是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生力軍。未成年人正處於身心發育的關鍵階段,檢察機關深入落實“誰執法誰普法”普法責任制,做好未成年人法治宣傳工作,從源頭保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促推對未成年人的“六大保護”形成合力。未來,雲巖區檢察院會繼續提升法治宣傳工作質效,有機銜接促進社會資源統籌,健全集打擊預防、跟蹤幫教、宣傳教育、多元救助等多舉措於一體的未成年人保護體系,在護未之路上,始終和未成年人與法同向,沐光前行。